廖老师,您一路走好!

13.02.2017  12:02

 
廖东凡先生

  噩耗传来,一阵心疼,恍惚间又有一丝别样的感觉。尊敬的廖老师,愿您在天堂再续华章,那里没有困扰您多年的病痛,可以继续您放不下的创作了!

  “廖老师,您好!我是中央民院喜饶尼玛。”这是我1988年末的一次会上与廖东凡老师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还记得当时他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说;“哈哈,知道,知道。你们在学校才是老师,我可不是。你就叫我老廖吧。”老廖,一个熟稔藏语的汉族人,自此与我有了交集,成为我非常敬重的藏学专家。但我对他的称呼一直是廖老师。几十年来,与他有过不少接触,也读到他不少的著作和文章,真切地感受到他那颗对西藏炽热的心,感受到他对藏族文化的熟悉和理解;感受到他的热情和豪爽。


廖东凡部分著作书影

  2001年,他突发脑溢血,闻讯后我深感不安和焦虑。曾专门劝他注意注意身体,多多保重。他的回答却是没关系,还可以读书,慢慢写点小文章,整理过去的东西。可谓:小车不倒只管推。大病之后,他的作品仍在发表出版,而且颇有影响。他的作品来自民间,没有丝毫说教的口吻,没有简单的高谈阔论,更没有半点猎奇的取巧,而是立足调研及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很有感染力,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让人叹服!

  一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默默地走向西藏,深深地植根于藏族人民中,倾其一切献给了藏民族文化,献给了雪域高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应该就是“老西藏精神”!我知道,他进藏之后,就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为弘扬藏族文化可谓鞠躬尽瘁。有人统计,他的专著和合著有40多部,近1000万字。这些使他成为了著名的民俗学家、藏学家。我还记得他对我所说的话,“你搞西藏近代史研究,非常好!我们可以多聊聊。这是过去人们很少关注的领域,完全可以做出成绩。”他还提到近代西藏社会的人和事,说“近代西藏的贵族值得注意,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些朋友和熟人。”其丰富的西藏阅历,良好的人际关系也确实对我帮助不小。


2008年6月20日,“廖东凡西藏民间文化丛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摄影:扎西

  他担任《中国西藏》杂志主编兼杂志社社长后,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我喜欢《中国西藏》,是忠实的读者。作为一个藏学研究者也在《中国西藏》发表过一些文章,其中既凝聚着我本人“挑灯夜战”的努力,更有他和各位编辑对我的稿件的指导和修改。他们辛勤耕耘的身影,拉近了无数读者、作者与刊物的距离,也让《中国西藏》日益成为一份越来越充满活力的刊物!为世界了解中国西藏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特别是海外藏胞的欢迎。

  在祝贺《中国西藏》创刊15周年的座谈会上,我曾经写了一段话:“十五年历程,三五个编辑,一腔热血,数种文字,为展雪域风采,搭起桥梁一座,引无数中外读者倾倒,为国家民族其功何其大哉!”记得当时我还提到“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同一个高尚者对话’。那么读一份好刊呢?用在《中国西藏》上应该不为过吧。因为他们除了真心办刊外还在用心办刊。”而这一切与廖东凡老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不仅仅是创刊者,更是带头人。是他倾尽心力与同事为办刊一直在追求思想的高度、洞察的深度以及眼光的前瞻性。

  万语千言,说不尽追思无限。再道一声,尊敬的廖老师,您累了,一路走好!(中国西藏网 文/喜饶尼玛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责编: 苏文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