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50年人口变迁 见证阿坝幸福生活

17.07.2017  11:38

  △ 图为班佑村牧民定居新村全景

  据统计,1960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户籍人口总数为520855人,其中藏族202264人、汉族260469人、羌族41072人、回族995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8.83%、50.01%、7.89%、1.91%……

  1981年,阿坝州户籍人口总数717456人,其中藏族294144人、汉族312694人、羌族92231人、回族18170人,分别占总人口41%、43.58%、12.86%、2.53%……

  2016年,阿坝户籍人口总数919513人,其中藏族536631人、汉族181100人、羌族170527人、回族29399人,分别占总人口58.36%、19.70%、18.54%、3.2%……

  50年的数据显示,从1960年至2016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阿坝州民族结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总量逐年增长。这组数据的背后,体现出阿坝州各族群众幸福指数的逐年提高,大家的生活正发生着幸福的嬗变。

   人口总量的增加:少数民族特殊生育政策是前提

  就藏区而言,少数民族特殊生育政策成为阿坝州藏族人口得以增加的原因之一。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背景下,民族地区允许少数民族生育二胎,使得阿坝州的藏族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同时,各民族迁移、融合步伐的加快,也使阿坝州民族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

  据研究学者介绍,解放初期,因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内地汉族干部职工进驻阿坝州支援建设,仅森工系统就达5万余人。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森工企业转产、转型,大量来自内地的森工企业人员外迁;同时,其他行业汉族干部因退休外迁以及子女随迁等,致使阿坝州汉族人口自1975年之后,占比逐年减少。

  据统计,从1960年至2016年,藏族呈逐年递增趋势,相比1960年增加334367人,增加165.31%,在阿坝州总人口的比例增加了19.53%;汉族总人口相比1960年减少79369人,减少30.47%,在阿坝州总人口的比例减少了30.31%。

   人口素质的提升:厚植民生、共享发展红利是关键

  “共享发展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发展问题、贫困问题和稳定问题相互交织的现状,阿坝提出“厚民生、重民利、聚民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四大惠民工程”,聚力攻坚“民生七难”,“三好两富”的生产生活形态初步建成。

  从游牧到“安定的家”、从昔日“帐篷街”到如今的“文明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在阿坝县贾洛乡村民桑吉看来,这几年的变化让他目不暇接:路更好了,出行不再担心满身风尘;自来水引到灶台前,饮水安全有了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家用电器放心使;“两免一补”让娃娃读书有保障;就医也有医疗保险;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盘算起年底收入,更是一年好过一年……

  “民声”即是民生,农牧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衡量“民生工程质量”的“尺子”。

  “藏区新居、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等,这么多来自党的关怀,这么多的惠民政策来到我们身边。”阿坝州红原县的脱贫户夺尔基十分感慨,如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谢声和浓浓的感激情成了农牧区随处都能听见的“民声”。

  在阿坝州,让老百姓高兴的事还远不止这些。全面小康,老百姓不仅要吃得饱、穿得暖,更要活出高质量、精气神。

  放眼阿坝州,图书馆、博物馆、村文化活动室、寺庙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星罗棋布,全部面向农牧民群众免费开放,不仅提升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还为打好打胜文化扶贫攻坚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图为打篮球的阿坝县藏中学子

  2012年以来,阿坝州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支出689亿元,年均增长10.9%。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048元和10702元,年均分别增长8.8%、18%。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今生活在阿坝的藏、羌、回、汉各族百姓,正享受着民生巨变与民生红利的普惠。幸福的阿坝州民生画卷将描绘得更美,人民群众将有更多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中国西藏网 文/张泽文)   

(责编: 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