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点那么多酥油灯 着火了怎么办

18.08.2015  16:06


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一名战士在给朝佛者讲解供灯防火常识(资料图)。新华社发

  布达拉宫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一处重要的宗教场所,其消防安全的职责一直由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担当。自1984年6月18日消防班进驻布达拉宫起,一批批消防官兵在高寒缺氧的艰苦条件下,用智慧、心血和汗水保卫着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三大世界文化遗产,27年无火灾。

  布达拉宫为土木石结构,大量采用椽子木、白玛草等可燃材料,建筑耐火等级较低,大量使用哈达、幔帐等可燃织物装饰,大量存放唐卡、经书等珍贵文物,火灾荷载极大。

  1984年6月17日,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第二天,消防班正式进驻。从此,消防战士担负起保障布达拉宫消防安全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消防官兵坚持从“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入手,切实减少火灾隐患,为寺庙消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消防大队在宫殿内开展火灾隐患治理工作,耐心指导僧侣的安全用电用火行为。僧人们自觉组成志愿消防队,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文化遗产消防安全的重任。

  灯香师多吉玉杰说,“消防兵很好,会经常向我们传授一些防火知识。他们的工作特别认真,每天闭宫的时候,酥油灯芯要一根根取出,香灰要用手触摸确认熄灭,从没有一点疏忽。我很佩服他们。


布达拉宫消防队在对僧人进行消防培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布达拉宫,一大火灾隐患是信教群众手持点燃的酥油灯进殿朝拜,点燃的酥油灯成了最危险的火源。但手持酥油灯朝拜是千百年来的习俗,怎样才能既尊重群众的宗教习俗又可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的难题,摆到了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每一名官兵的面前。

  为此,消防官兵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劝说,终于得到了僧人和信众的理解支持,自觉将上千年来手持酥油灯朝拜的习俗,改为向灯池添加酥油,大昭寺、布达拉宫的“千盏酥油灯”也已搬迁到殿外的“千供房”集中供放。

  西藏千余寺庙消防能力提升 

  近10年来,西藏通过加快建设寺庙给排水、电气线路改造、消防设施安装等消防安全工程,实施寺庙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大昭寺、萨迦寺等西藏千余座寺庙的消防能力不断提升。西藏寺庙多为土、木、石结构,存放有大量唐卡、经书等易燃文物,防火间距不足,加之信众有手持酥油灯朝佛的习俗,火灾隐患较多,历史上曾发生多起。

  各寺庙消防大队成立后,逐步完善寺庙消防设施,制作殿堂防火平面图,帮助各寺庙成立了僧人义务消防队273个,研发出西藏古建筑灭火技术及装置,形成了有西藏特点的寺庙消防体系。

  2013年由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组织编制的第一部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古建筑分布式高压喷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正式施行。(中国西藏网 文/郭爽 编辑/范凡)


布达拉宫消防大队队员在使用测温仪测试殿堂温度(资料图)。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