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六市地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19.12.2016  21:07

  今年,西藏的古籍普查保护和修复工作已暂告一个段落。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七市地除昌都外,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都已基本完成。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还成功申报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全区申报的495部珍贵古籍中,有59部(133函)藏文珍贵古籍成功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示。

   成功申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今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全面开展日喀则市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截至目前,总体上已完成该市18县1区的普查工作,完成率90%以上。同时,还完成了萨迦寺藏经楼古籍普查目录数据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另外,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还继续开展了山南市、拉萨市、林芝市古籍普查查漏补缺工作;山南市白嘎寺古籍数据整理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数据备份、光盘制作工作。

  西藏图书馆副馆长边巴次仁介绍,2016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加快萨迦寺、哲蚌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档案馆6家重点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度的同时,完成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古籍目录”电子版征集、录入、整理以及数字化工作。全面完成了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古籍普查登记和数据整理工作,共普查登记2300余函古籍,拍照制作书影7000余幅。

  同时,西藏古籍保护中心今年赴山南市隆子县仲嘎曲德寺和卡定寺进行调研。在卡定寺进行调研时,发现该寺藏有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且大多数为早期写本,据初步统计有400余函,该寺古籍普查工作随即被列入山南市古籍查漏补缺工作,并出动古籍保护中心全体员工完成了该寺古籍普查登记任务。

  而那曲和阿里地区方面,两地的古籍普查《图录》、《目录》、《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等7本古籍普查成果书已经成书,并完成了《阿里地区古籍普查目录》和《那曲地区古籍普查目录》出版样稿终校工作,共计3000多页,计划明年年初由北京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

  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今年还成功申报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全区申报的495部珍贵古籍中,有59部(133函)藏文珍贵古籍成功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示;还完成了对“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西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的汉藏文翻译校对审定工作,目前文件正式印刷并发放相关机构各收藏单位。

   填补西藏图书馆馆藏无石刻造像拓片历史

  今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应昌都市文化局的邀请,组织普查组、修复组一行5人赴昌都市类乌齐县查杰玛大殿出土遭朽的400余编织袋古籍,进行了分类、整理、除尘等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将遭朽出土古籍分类为A、B、C、D四个等级,进行再包装保护。同时要求市、县当地相关部门尽快配齐传统棉质包经布、木质护经板和护经绳进行包装之后,装入特制木箱保存。

  此次抢救性保护工作既及时做好了抢救性基础保护,同时掌握了该寺古籍文献内容、时代、版本和保存现状等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进行科学保护和申请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还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类乌齐县查杰玛大殿出土遭朽古籍,分类、整理、除尘等抢救性保护工作”汇报会,并完成了“类乌齐县查杰玛大殿出土遭朽古籍,分类、整理、除尘等抢救性保护工作”的《版本鉴定报告》和《病害鉴定和修复报告》。

  同时,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修复组还受邀参与了日喀则市文物局开展的2016年“后藏石刻调查与保护研究项目”,由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2名同志主要负责项目中的制作拓片工作。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12个县、560多个点的拓片制作任务。根据协议,制作拓片106幅入库,丰富了西藏图书馆馆藏,填补了馆藏无石刻造像拓片的历史。

  另外,受拉萨市木如寺寺管会的邀请,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对木如寺出土的150余函古代典籍文献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清理、分类、配备装具和书柜以及数字化等抢救性保护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对这部分珍贵古籍进行了多方面的鉴定,撰写了鉴定报告。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