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对口支援藏区:打通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最后一公里”

23.09.2017  20:53

  中国西藏网讯 今年40岁的刘洪兵是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从建卡的贫困户到村里致富带头人,刘洪兵如今已经是拥有多个农具加工门店的老板,如此转变,用他自己的话说,还要“感谢党和政府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

  △图为刘洪兵

  刘洪兵小学毕业后本来在家务农,1998年通过乡上推荐进入丹巴县农机厂自学了8个月的农具加工电焊技术,然后向半扇门乡信用社贷款2万元,在中路乡额满村租下一个门店开始做起农具加工的生意。但由于技术不精,加工的农具有缺陷,刘洪兵的生意一直没有多大的起色。“贷款还不了,心里非常焦急。”如今他的“收入已大大提高”,这还要从四川省内对口支援藏区工作说起。

  2012年至2016年,四川大力实施省内“7+20” 对口支援藏区工作。5年来,启动实施对口支援项目529个,有力支持了藏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2016年8月21日,四川召开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省内对口支援藏区工作扩展为新一轮的“9+32”,实现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全覆盖。

  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邛崃山脉西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境内居住着藏、汉、羌、回等13个民族,是一个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这里高山雄峙,峡谷深邃,重峦叠嶂,景色独特,素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景观村落”之称。但这里也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高原藏区县之一。作为受援县之一,丹巴县得到了成都市成华区的对口帮扶。

  △图为成都市成华区精准扶贫成果展

  过去五年来,成都市成华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4亿元,先后在丹巴县实施了23个帮扶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着力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这其中,成都市成华区在精准组织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门实用性技能方面下足了一番大功夫。

  比如,成华区携手丹巴县共同制定《劳动力定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师资和课程,严格教学管理,学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累计培养电工、焊工、厨师、水电等各类中高级技工504人,就业率达90%以上;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大力实施劳动力带岗培训,分批选送150余名丹巴学生到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水电学校进行培训,全部实现就业。

  再如,以创新“名师带徒”“以赛代训”等实训方式,举办餐饮服务行业技能大赛等培训比赛五批次,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手艺,实现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以丹巴藏区旅游业发达与餐饮业相对滞后的现实矛盾为例,聘请区内“四方阁”“别致集团”等餐饮行业优秀企业一级大厨担任导师,与餐饮专业优秀学员结成师徒“一对一”跟踪指导,让学员掌握更多现代烹饪技术。组织学有所成的学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鉴定考试,已有394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大幅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图为5月8日,丹巴县参培学员参加成都市成华区对口帮扶丹巴县就业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

  此外,成华区还采取“知名教授+本土专家,实现培训师资专业化”。委托四川大学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等专业团队承担培训任务,组织以国家级培训师孙忠林为代表的众多优秀教师现场授课,实现“专家学员面对面,技能传授到一线”。同时,在农牧业、传统藏画等领域,遴选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由本土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014年7月,刘洪兵就参加过由成华区对口帮扶丹巴县焊工技能培训,学习了氧焊新技术。他说:“培训中,川大科技园的孙忠林老师悉心教导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通过培训,刘洪兵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使得他的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一下子有所提高,“生意很快好起来了”。有了一定的资金后,刘洪兵逐渐扩大了门店,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了4个,还聘请了5名工人,自己带2名徒弟,除原来的农具加工外,还承接起了大型机械设备修理业务。今年刘洪兵还当选了村主任,他表示,自己将不负众望,带动身边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图为5月8日,刘洪兵作为学员代表在成都市成华区对口帮扶丹巴县就业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上发言。

  5月8日,四川省内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就业扶贫现场会在丹巴县召开。与会人员见证了成都市成华区对口帮扶丹巴县就业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刘洪兵作为学员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他说:“我希望今后能多开展一些像这样针对我们贫困户的精准就业培训,增加我们的技能,帮助我们就业。”(中国西藏网 文、图/胡英)

(责编: 苏文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