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4·25”地震两周年 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25.04.2017  20:59

中国西藏网讯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与尼泊尔接壤的中国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定结县受到波及,居民房屋大量倒塌,且有人员伤亡。如今,大地震过去两年了,中国境内的受灾同胞们现在怎么样了?他们生活状况如何?灾后重建落实到位没有?在“4·25”地震两周年之际,中国西藏网记者深入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的最新情况。

民房重建:质量是关键

记者从日喀则“4·2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喀则市灾后恢复重建总投资111.48亿元,截止目前,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71.75亿元。在地震中,受灾群众的损失主要是民房倒塌。民房重建是恢复重建的重点。重建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图为日喀则市副市长巴桑介绍重建情况

日喀则市副市长巴桑说,日喀则在恢复重建中,一方面强化培训引导,组织受灾群众9000余人次进行建筑施工、机械操作、汽车驾驶等培训,充分发挥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督导检查。各级政府部门组建120余个督导检查组,开展各类督导检查1000余次。同时,市重建办建立了恢复重建周报和半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重建工作中的经验、困难和整改意见,确保重建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图为樟木居民桑姆在安置新居中

吉隆县乃村村民尼玛旺堆对记者说,民房重建的质量对受灾群众来说关系到“身家性命”。房子重建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过不过关。修建新房子时,政府给每户补助18万元,只要群众提出不满意,工程队就会返工,“政府对质量把关很严,现在重建的房子抗震质量很好,如果再有地震也没那么担心了”。扎村村民也告诉记者,从钢筋到砖头,都是能用粗的、结实的就用粗的、结实的,上面定了标准,房屋重建必须合格才行。

聂拉木县门布乡一家6口人去年11月搬进了原址重建新居的德吉卓嘎说,“新居的院子修建还没完成,但是比起以前的土坯房,现在的质量和抗震性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亚东振兴施工队的王中强带着四川老家的工友在日喀则承包重建项目已有多年,他很坦率提到民房重建的效益问题:“聂拉木县政府每户补贴15万元,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户实际建下来成本达到17万元,每户光水泥混凝土就达到35吨,前后算下来我们亏了200万元。政府规定,施工队必须扎实完成民房重建工作,否则被列入黑名单后,不准参与下一步整村推进项目的投标。所以,我们不敢怠慢,在民房重建中亏一点不要紧,坚决按质按量完成。”

记者了解到,村民要求返工和局部改建的情况时有发生,工程队只有和村民、政府验收签字确认后才算完工。

群众生活:灾后如何谋生

对灾民来说,住房安置好了,下一步最关心的就是生计问题了。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灾民的精准脱贫,关键在因地制宜,落实到位,不搞“一刀切”。

巴桑副市长介绍:“我们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统筹谋划民房重建、整村推进、特色小城镇及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将灾后重建与灾民扶贫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

△图为吉隆口岸一家边贸超市的尼泊尔雇员

吉隆县县长胡红对记者说,早在1961年12月,国务院就批准吉隆口岸开放。“4·25”地震,吉隆县是重灾区之一,吉隆将灾后重建与口岸建设、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特色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重建中当地保证家家户户有水厕、有浴室等,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持民族特色和边境特色,为扩大开放和旅游开发打下基础,比如新江村村民联系尼泊尔施工队修建了尼泊尔风格的房屋,独具南亚风情,成为边境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图为尼玛旺堆用自酿酸奶招待客人

尼玛旺堆一家,在地震前就接待游客,年收入能达到5、6万元。恢复重建中,吉隆县乃村与鸿基公司合作规划乡村旅游开发,尼玛旺堆除了重建自家的住房,还另建了8间家庭旅馆,其中由鸿基公司援建2间。对于未来的发展,旺堆的眼神里充满了信心。

2017年4月13日,吉隆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初级验收,待中尼双方正式开通,口岸扩大开放后,将对旅游业、外贸和就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文化旅游产业”、“边贸物流业”和“霍尔巴羊养殖业”等将成为受灾群众同步小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中国西藏网 图、文/杨悦笙)

(责编: 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