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他们这样过年

14.02.2016  15:02

      当春节假期结束,小伙伴们纷纷返回工作岗位的时候,今年比春节晚了一天的藏历新年假期却还有“余额”。随着时光推移,西藏人民除了保留传承了传统新年习俗外,还与时俱进地多了一些打开藏历新年的“新姿势”。

      藏文春联

      对于汉族人民,过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而在西藏,藏文春联也日渐成为年货市场上的“抢手货”。

      与汉族最早的春联——桃符略有不同,藏族出现最早的“春联”是用糌粑在墙上写的字。大约300多年前,出现了重大节庆时人们在纸上写祝福语并贴到门口的习俗,不过当时由于纸张珍贵,普及程度远远不如今天。

      在此后的岁月里,由于人口迁移、社会动荡等变化,古老的“春联”逐渐在西藏消失了,只保留了在家门前贴吉祥八宝图等习俗。直到2005年,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杰旺扎首创了藏文春联,采用经书书法,并借鉴了汉式春联的书写方式,形成了创新的藏文春联。当时他找厂家印刷了一千副拿到市场上出售,没想到几天就销售一空。

      十多年来,藏文春联已成为西藏藏历新年年货市场上的抢手货之一,越来越多的市民选购藏文春联贴在自家门口或送给亲朋好友,给西藏的新年带来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拖拉机开犁

      每年藏历年的正月初五,农民们都有一项重要“任务”——隆重的开犁礼。这一天,人们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并为耕牛“精心打扮”一番:牛的额头贴上酥油图案,犄角上插上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彩缎,尾巴也要系上彩色绸带。农民还要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之后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歌。

      而到了今天,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化农业机具在西藏的普及,传统的开犁礼上有了新变化:如今在西藏的开犁礼上,传统的二牛抬杠后面跟着一长串的拖拉机车队,拖拉机手身穿氆氇藏装盛装,拖拉机上系着哈达、插着国旗和花束,整齐有序地向前挺进。

      此外,种植的作物也不一样了。伴着轰轰的马达声,跟在拖拉机后面的妇女们将黑青稞、“藏青2000”等新品种的种子一颗颗撒进初春的田野,也撒下一片丰收的希望。

      网购

      每到藏历新年,办年货总是必不可少的。而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西藏交通物流的持续发展,网购已成为西藏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上网买年货成为许多西藏人的选择,不少人还与时俱进,开始购买一些“洋货”。

      据2月1日阿里巴巴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首份“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西藏网民偏爱棉衣棉服、羽绒服、皮衣等保暖性较好的衣物,而在吃喝方面,西藏网民对白酒的需求量很突出。

      据统计,西藏人民喜欢的土货Top10依次为:连环画/古籍善本;紫砂(新);古玩杂项;其他传统滋补品;壁饰;工艺扇;邮品;十字绣及工具配件;宗教工艺品;冬虫夏草。而西藏人民喜欢的洋货Top10依次为:米粉/米糊/汤粥;靴子;开心果;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其它植物提取物;乳清蛋白;面部护理套装;睫毛膏/睫毛增长液;蜜粉/散粉;洗护套装。

      另外,除了买买买,西藏也为全国“剁手党”们提供了不少好东西。就报告中的落地数据来看,尽管西藏不是最能买的省份,却是全国土特产最声名远扬的省份之一。此外,在阿里巴巴为农村孤儿众筹新年礼物包的活动中,西藏网民们也贡献了一份不小的力量,以人均购买件数3.7件的成绩高居全国榜首,西藏“网购大军”的“战斗力”日益高涨。

      藏历新年晚会

      正如“春晚”已经成为春节新年俗一样,从1984年第一届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播出至今,这台简称“藏晚”的晚会也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光阴,成为了高原人民年节记忆的一部分。

      而到了今年更是再次创新,举办了首届网络藏晚,为海内外广大观众送上了一道来自雪域高原的移动网络平台视听盛宴,牦牦TV与手机移动客户端“爱特西藏”以及中国网络电视台和腾讯视频共同参与,凡是有互联网的地方都能收到藏历新年的祝福。

      对于广大藏族人民来说,这些“新”年俗并不是全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藏历年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责编: 苏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