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班调查:乱象丛生有待规范

28.08.2014  11:28

  2014年4月,江西婺源,一堂复兴传统礼仪的国学班开课。

  记者在百度输入“国学班”,搜索出的培训班可谓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经过仔细了解和比对,这些国学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办教育机构开办的“私塾”“书院”,有针对学前儿童的“全日制班”,针对中小学生的“周末班”,还有寒暑假的冬夏令营;一类是高等院校等举办的国学研修班,目标人群是企业管理层和政商界领导。

  通过在北京的调查走访,记者试图探寻这两大类国学班的面貌。

   热度未减,国学被寄予厚望

  7月下旬,记者来到几家国学私塾报名处,被告知三五人的小班和十几人的大班都已招满,“如果想报名,最好提前三个月”,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提前三个月”的热度背后,是何究竟?

  “父母从小给我讲各种仁义礼智信的故事,这些心灵上的获益是一辈子的。但我们工作忙,于是把孩子送过来,希望他成为有修养的人。”一位母亲对记者讲到她们全家人对国学的重视,这也基本道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在北京打拼了小十年的王女士,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有限,现在日子过得也不宽裕,“咬咬牙,再穷不能穷教育”,她花了6800块钱为孩子报了每次2个小时、共40次课的暑期国学班。“我们吃了文化少的亏,孩子不能也‘缺一条腿’。希望他学到文化,比我们强。

  与家长的殷切希望相对应的,是学校国学类教育的“短板”。“学校虽然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但都是‘副科’,一些老师也仅照本宣科。这里的课表很丰富,不光教知识,还让你洒扫应对、学习礼仪。于是来给孩子补补课。”一位将孩子送到国学夏令营的父亲坦言。

  据国学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介绍,高考改革后,语文比重将显著增加,国学知识又占很大一部分,这为他们“带来更多客户”。

  面对高层管理人士的高校国学研修班,则展现了对另一个群体的魅力。

  “我的收获有三点:一是学到了知识,这些知识是我平常花几年时间也学不到的。二是认识了许多名师,这些名师是我将来工作的好参谋。三是认识了许多同学,我觉得班上的各位同学将来无疑会成为我毕生的朋友,以及生意上最好的伙伴。”这是某公司高管在研修班结业仪式上的感言,表达了心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名的初衷。

  记者发现,许多知名高校都开设有“总裁研修班”“政商领袖班”等,通常学制1年,每月集中授课2—4次,总共30天左右的课程,收费都在万元以上。

  “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授课老师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知名学者,申请者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成为学员。”相关人员告知记者。

  关于报名情况,某高校招生负责人说,“办了好多期,情况一直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