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感受中美异同:中国彰显一致美国鼓励个性

03.12.2015  11:20

目前有3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比去年增长10.8%,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蜂拥而来的中国留学生给美国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也正在改变美国高校的面貌。这也在改变像我这样的留学生的生活。我最近开始上了哈佛的三年级,可我仍然有时感觉过着双重的生活。在中国,我被称为“哈佛女孩”。在哈佛,我被称为“中国女孩”。两个称呼都不能真正代表我的情况。

在中国,大家太看重我上哈佛或者更准确地说考上哈佛这件事。人们请我审读申请论文、预测美国大学的录取结果、帮助孩子选择美国高校,有时甚至是就婚恋关系提供建议(毫不奇怪的是,哈佛没有专门的课程讲这个问题)。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觉得我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了如指掌,问我普林斯顿大学可能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或者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专项考试应该选考哪几科。我还多次被问耶鲁大学为何拒绝了我。(当然,我如果知道的话,我就从哈佛退学了,给焦急的父母提供咨询就能暴富。)在中国,美国教育往往被视为超好,而哈佛的教育又被认为是其中最好的。

然而,我经常发现哈佛大学生活的某些方面难以言表。比如,对于习惯于甚至在申请大学前就要求学生分科的教育制度的人们,很难解释清楚“liberal arts education(通识教育,博雅教育)”这个概念。更难以说清楚我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决定自己大学生活的自由度。我要从一大堆人文、社科和语言课程中进行选择。听说我至多将一半校时间花在学习上,而另一半花在社会生活和课外活动上,多数中国人也感到迷惑不解。在中国,大学就是学习的地方,而在美国,如果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书本上,我感觉是在浪费我的哈佛生涯。

与此同时,在哈佛,我只是其中一分子,周围是世界级的辩论家和小提琴家、新兴技术公司的年轻首席执行官和家族显赫的人们。不管我感觉自己擅长什么,总有人比我更厉害。在中国,我被称为“千里挑一”,就是说我非常优秀——但是在哈佛这种说法真的是名副其实。其人才济济远超北京大学这样的中国顶级高校。虽然进入中国顶级大学的竞争之激烈几乎无法相像,但是这些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会涌向美国读研究生。

在哈佛,我通常使用英语,我有时发现难以让同学和朋友们理解作为哈佛这座著名学府为数不多的中国本科生意味着什么。(很多规模更大的高校,比如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学生的比例要高得多。)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人们以为我明白当地的俚语,了解美国的流行文化,会意带有反语的笑话,而反语在中国的幽默中作用要小得多。在国内上小学时,与众不同就意味着会受到老师的惩罚;而在美国,与众不同就是酷。中国的文化彰显一致,而美国的文化则鼓励个性。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教授鼓励学生们称呼他们的名字——这在中国是不可相像的。中国长幼尊卑的思想在学生和老师、孩子和父母、年轻与年长之间划了一条没商量的界线。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差异”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相互好奇的程度。他们相互之间的了解多是道听途说。在中国,在通过好莱坞电影和传闻了解美国的人们面前,我代表真正的美国。而在哈佛,我有点异类,不像特点更明显的华裔美国学生。我代表真正的中国,消除人们对人民共和国的迷思或错误印象。在课堂上一提到“中国”,教授往往就会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我成了14亿人的化身。

我的生活每天都上演一点文明的冲突。我选了一门课,名叫《现代西方性史》——这样的课在中国是不可能教的,人们很少在公开场合谈“性”。我看到同学对当前的美国总统选举进行热烈讨论,而且对情况很了解,他们如此关心自己国家的政治前途,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此我感到惊讶——而在我的国家则不然。在一个多元的国家,我担心自己措辞在政治上是否正确,因为涉及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的谈话会变得很敏感——这在国内我几乎不用考虑,因为首先这些在全国性的对话中就是不允许的话题。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发现自己成为少数民族“亚裔人”中的一员。在一个彻头彻尾的亚洲社会长大的我,过去身边一直都是与我肤色和文化传统一样的人,而最近美国校园围绕种族关系紧张而引发的争议让我惊讶不已。

不管是“中国女孩”还是“哈佛女孩”,终究都不能完全代表我。或许对我最合适的描述是“从中国到哈佛的女孩”,随着到美国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这条道路已经变得不那么稀罕。如果中国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社会,那可能是这一大批文化杂交人努力的结果,他们的头脑现在已习惯于西方思维——但是他们的心是不可改变的中国心。(编译/刘宗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学生们走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内。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延伸阅读】史上最年轻哈佛华人教授:不强求女儿学中文

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称 台媒称,31岁的尹希,本月晋升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的消息,传遍整个华人圈。

台湾联合新闻网9月24日报道,尹希求学路上“先人一步”的经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不到13岁时就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7岁就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说,自己从小在数学方面可能是有些天赋,反应快。他认为现在大家过多的强调后天努力,但人能用在努力上面的时间毕竟有限,因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事专注和选择有兴趣的方向。从小对科学就感兴趣的他,感到很幸运的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从未改变,现在变成他的事业。

谈到父母的教育,尹希表示,父母一直给他充分自由,尊重他的选择,根据他的兴趣进行引导。他现在已有一个七岁女儿,对女儿教育也是沿袭这种开放式教育。他表示女儿已经展现对艺术的兴趣,他不会干涉女儿任何兴趣选择。

与很多本地华人父母不同的是,尹希并没有强求女儿去中文学校或是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而是给她充分空间选择。不过,尹希仍然希望女儿能够多学习数学,因为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语音,应该掌握。

现在自己作为老师来教课,尹希坦言一学期只教一门博士生课,在备课上所花时间甚少,主要还是潜心进行科研工作。他幽默总结,他课堂受欢迎程度与备课时间成反比。如果备课太充分,上课语速自然提高,资讯量大,学生就难以理解,效果反而不如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想,共同讨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尹希不强求女儿学习中文。(资料图片)

(2015-09-24 11:06:00)

 

【延伸阅读】台媒:全美最佳大学排名耶鲁夺冠 哈佛跌出前三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 台媒称,根据College Factual的最新排名,美国最佳大学第1名为耶鲁大学,去年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则下降1名,变成第2名,第3名为杜克大学,而哈佛大学则摔出前3名外,今年在排行榜上仅名列第5。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9日援引《今日美国》报道,College Factual的最新排名将耶鲁大学列为全美第一的大学。2014年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下降1位,前10名中的其他学校也都是这份榜单上的常客,只是名次稍有调整。

这份榜单有很好的理由为何名次和其他排行榜有些许不同,College Factual排行考虑到大一新生持续就读率,以及专任教师人数和学生贷款违约率等。College Factual的CEO表示,名次微调的援引主要是受本科学生平均毕业时长,以及大一过后仍留在本校上学的学生比例影响。大一过后仍留在本校上学的学生比例越高,说明这所大学越能让学生学到想学的知识。耶鲁大学在这一项目上为99%,是全美最高。

第3名到第10名的大学依次为: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麻省理工、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达特茅斯学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09-09 21:58:00)

 

【延伸阅读】港媒:亚裔生控告哈佛歧视 被拒学生人数翻番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港媒称,美国亚裔学生近日集体控告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入学歧视,对亚裔学生设下较高门槛,以利其他族裔学生入学。该案或再引发美国宪法解释平权的争议。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8日报道,美国非牟利组织公平代表性计划(Project on Fair Representation)近日代表多名亚裔学生,控告哈佛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指他们对亚裔学生入学许可设下较高的门槛。

两个个案都认为,许多SAT分数高于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学生的亚裔学生,因为校方的族裔平衡政策,入学比率受到限制,违背规定平等公民权益的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

公平代表性计划法律顾问Edward Blum指出,公开资料显示,哈佛可以对亚裔新生人数设限,目前新生数字已经低于20年前,但遭到拒绝的个案近年增加了一倍,哈佛歧视亚裔学生,就像多年前歧视犹太裔学生一样。

原诉亚裔学生的顾问Richard Kahlenberg称,原诉人有相当多的证据说明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其中一份是广受欢迎的入学指南《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 Review)中提醒亚裔学生,在申请顶尖高校时,不要在申请书上贴上你的照片,也不要回答任何有关你的种族背景的问题,要写一些跟你的种族背景无关的东西。

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Charles Murray2012年的报告指出,美国亚裔新生比率在1993年达到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历史高峰,1995年达到康奈尔大学,1996年也分别达到布朗大学和耶鲁大学,2007到2012年间,亚裔学生已经长期占据常春藤联盟学生比率的15.7%。

亚裔生抢进名校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最高和最低分差距只有3.7%。

美国大学为了处理种族歧视的问题,通常依据积极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提高非洲裔学生入学的机会,不过公平代表性计划认为,同样的标准适用于各种族裔,大学依据种族平等,对不同族裔设下不同入学标准,也是一种歧视。

田纳西州大学法律教授Glenn Reynolds在《今日美国报》指出,过去非洲裔学生以较低的分数进入大学,占了白人学生的集会,当时推出积极平权措施,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Reynolds认为,现在越南船民和印度移民的下一代也申请哈佛,亚裔从来没有因为种族隔离措施获得利好,高中日子也未必比在纽约出生的非洲裔学生好,为何申请大学就要面临不利的地位呢?

哈佛回应称,校方依据个人和整体化方式考量入学许可,以创造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背景、思维、经验、才能的启发中学习。

马里兰州大学教育学助理教授Julie Park称,亚裔美国学生通过在种族、社会经济组成丰富的学校中学习得益甚多,而这种校园正是积极平权措施创造出来的。

公平代表性计划2008年曾经代表白人学生Abigail Fisher控告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对白人设下较高的门槛,全案在2013年上诉到最高法院。最终高院推翻了较低级法院的判决,要求对大学抱有种族意识的收生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查标准。

(2015-05-18 19:35:54)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