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藏大】凝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记西藏大学“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1.09.2017  17:24

        本报记者 刘倩茹

        8月的拉萨绿草茵茵,西藏大学工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登上哲蚌寺后面的根培乌孜山进行实地勘察,考察这座被宗教神话的高山。不是转山、煨桑、拜佛……学生们拿出携带的仪器,勘测根培乌孜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状况等,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了解这座美丽山峰的科学形态。

        随行的工学院学生科科长格桑扎西告诉记者,学院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分析,写出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比如在根培乌孜山实地勘察后,有学生对此山发生的洪水等自然灾害进行了分析,撰写论文阐述如何预防自然灾害以及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如何保护山下民居。此类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

        我区深入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各族群众崇尚现代科学理念,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生活,永做讲文明爱生活的好公民,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爱知识爱科学氛围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们通过学习培养起真知灼见,培养出科学理性认识世界的思维。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他们知道桑耶寺的修建不是晚上靠神力,桑耶寺的坚固不是莲花生大师的庇佑,而是西藏先民、祖国内地工匠和尼泊尔人共同智慧的结晶;工布民居和日喀则民居材质的不同是因为气候差异所致……“西藏祖先的智慧和可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并不是在那些怪力乱神的迷信中。”工学院2014级学生朗杰卓嘎说。

        工学院2014级学生巴旦赤成家里是地地道道的农牧民,从当雄县考上西藏大学,是全家人的骄傲。“树立崇尚现代科学的理念,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破除陈规陋习,做文明守法的公民,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现在的大学一路都是这样教育培育我们的。”他自信地说,“请党和国家相信,我们对现代科学的崇尚,对文明健康生活的追求会让我们的生活美好起来。”

        在工学院20个实验室里,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做着各种实验,他们珍惜在实验室里的时光,为的是让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获得有深度广度的拓展,也为参加学科竞赛、科技比赛作积累。格桑扎西告诉记者,通过4年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成果喜人,全国十分有竞争力的“挑战杯”等这些竞赛中,常有学生斩获奖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

        在西藏大学,学生们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等20多项各类全国赛事中表现优秀,近3年共获得奖项450项,其中国家级197项,省部级253项,形成了全校大学生爱知识爱科学爱创业的浓厚氛围。

 

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成效

        西藏大学各学院、各部门切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实际特点和现实需求,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时代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西藏大学医学院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开启“课前五分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讲四爱”的积极宣传者、坚定执行者、模范引领者。

        “我们开展课前五分钟,发挥课堂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和老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医学院学生科科长黄宏强介绍说,“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教师3种力量,引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崇尚科学。”

        医学院2015级学生桑杰曲扎述说了自己“讲文明爱生活”的轶事——家在山南市浪卡子县达隆镇绒嘎村做木匠的父亲经常腹部疼痛,身体不适,却不肯去医院就诊,而是请附近寺庙的僧人到家里占卜。桑杰曲扎得知后,凭着在大学医学专业学到的知识,给父亲做起了思想工作,告诉父亲要相信现代医学,不能迷信。最终,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来到拉萨的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父亲也说以后身体不适一定到医院就诊。

        医学院在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崇尚科学文明,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充分发挥党员与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团员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的积极作用;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增强主人翁意识,用自己所学改变落后的现状;与学院品牌文化建设,即一院一品牌、一系一品牌、一班级一活动、一支部一亮点、学生群团组织一部门一特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提升影响。通过四个结合,初步形成了“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合力和学院师生崇尚科学、相信科学、追求科学的局面,增强了学生自觉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强化了他们追求现代文明幸福生活的理念。

 

爱文明影响带动身边人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白玛卓玛在暑假里,义务参加了家乡“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四阶段的宣讲——“讲文明爱生活”。这位来自山南市琼结县甲玛乡特日村的姑娘和村里的党员走进乡亲家,和他们一起大扫除。打扫着家里的卫生,乡亲纷纷说,城里人就是这样做的,才不会生病。白玛卓玛便赶紧在旁边对乡亲们说:“打扫这一次是不够的,大家以后都要这样把家里打扫干净。”

        西藏大学老师洛桑才旺听到学生的话感到十分欣慰。他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善的阶段,这个阶段如何有效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学好知识,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把握自己的命运,建设美丽西藏,开创他们人生更美好的未来,并且影响身边更多的人,是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努力的方向。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放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头脑,如今看来效果很好。

        “‘讲文明爱生活’落到我们学生身上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文明上网,破迷信改陋习……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带动家人一起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爱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8月21日上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汤正建正在“讲文明爱生活”为主题的班会上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在教育系统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经管学院结合宣讲教育座谈会、团学干部教育、主体班团会、‘讲文明爱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拓展宣讲教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宣讲的作用,效果明显。”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拉巴次仁认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强化‘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马克思‘四观’‘两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推广、追求和崇尚科学化生活的推动者、实践者、践行者,影响带动身边的人,重要且必要。”

 

科学知识改变命运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燕对宗教与科学的界限作了阐释:宗教是一种社会形态,它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从当今全世界范围来看,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走向消亡。大学生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要认清现实,分清楚宗教和科学的界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武器,大学里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绝不能相信宗教。

        对于科学的崇尚、知识的追求带来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眼界的拓展。与此同时,学生毕业的择业方向、意愿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面对即将毕业,工学院学生巴旦赤成并不愿意选择考公务员,而是想自己创业,他对自己4年所学颇有信心,想乘着目前自治区为自主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开一家自己的广告公司。

        西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多吉介绍,这两年学校已经在积极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指导力度,通过积极指导和培养,不少大学生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截至目前,西藏大学共立项实施90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615项顺利结题。同时,对学生创业给予创业指导和培训,开办了SIYB、SYB专业化创业培训6期,180名学生取得SYB结业证。另外,学校还鼓励在校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区外就业,均有成效。

        “‘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四阶段开展以来,西藏大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宣讲、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师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宣传师生中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崇尚科学、励志进取的先进事迹,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和校风、学风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全校各级各学院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讲究卫生、克服陋习,讲诚信、重信用、守承诺优良品格蔚然成风。”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纪建洲表示。

        学习焕发出对理性、科学、文明的崇尚,焕发出担当精神和热情。新一代的大学生正在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开创美好的未来。

(新闻来源:《西藏日报》2017年9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