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养殖成支柱--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的变迁

19.12.2014  16:45

  阳光洒向桑科草原,牧民望着成群的牛羊,黝黑的脸上笑容灿烂。曾经,冬天对于牧民来说异常的担心、害怕,因为没有可以御寒的羊圈,大量的羔羊每年冬天几乎全部冻死,即使没有被冻死的成年羊,也逃脱不了狼群的袭击。

  沧海桑田。如今,他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晚归的羊群住进了砖混结构的羊圈里。走进地仓村,一座座大桥横跨在大夏河上空,一条条乡村公路通到了牧民家门口。

  在夏河县桑科乡地仓村,“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正在改变着这里的山乡,深入帮扶正在唤醒沉睡的畜牧业和旅游资源。

  “吃穿都在牛羊身上” 

  进入桑科草原,沿着大夏河一直逆向前行,进入地仓村。这里距县城18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共266户、1310人。37岁的斗格扎西家住在地仓村天布沟,他家离夏河县城大约30公里,门前的大山顶上常年覆盖着洁白的积雪,清澈的大夏河水从家门前流过。

  这里是大夏河的源头,海拔3350米,是夏河县海拔最高最偏僻的一个村子,四面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和沉寂的大山。

  每当夏秋季节,草原上雨量充足,咆哮的大夏河水阻隔了牧民和牛羊的出行。曾经,多少只羔羊在强渡大夏河时被河水冲走。“这是大夏河甘肃境内的第一座桥,有了这座桥后,不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而且再也不担心牛羊过河了。”地仓村五组组长斗格扎西介绍说,以前地仓村二组、四组、五组300多人常年遭受大夏河的阻隔,村民盖房子时无法向村里运送物资,在“双联”行动的帮扶下,这里架起了大桥,很多村民盖起了新砖房。 

  在通往斗格扎西家的路上,几台挖掘机轰隆作响,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以前这里是条通村小道,只能供摩托车和牛羊行走,这条大路修通之后,大车可以直接进到村里。

  斗格扎西认为,修这条路对他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自己买来了一辆小车,由于路况不好,只能停靠在家门口,去县城办事只能骑摩托车。冬天草原上风很大,骑摩托车冷得受不了。这条正在新修的村道直接通到家门口,以后就可以直接开车去县城。

  作为桑科乡地仓村五组组长,斗格扎西的梦想就是让全村人都能够尽快富裕起来。“我家有草场1400多亩,养了150只羊、40头牛,年收入10万元左右。”斗格扎西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村里开始架桥修路,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人均年收入从此前的2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4000多元。

  “我们的吃穿都在牛羊身上,牛羊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斗格扎西说,生活富裕要一步步前行,只要基础打好了,生活就会一天天好起来。他认为以后的地仓村会发展成优质牛羊肉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之地。

  既要“输血”又要“造血” 

  穿过茫茫草原,来到地仓村二组村民尕藏多旦的家。在“双联”行动的帮扶下,吉尔家里盖起了“暖棚羊圈”。“盖这个温棚共花费了1.2万元,省工商局给了1万元,自己只掏了2000元。”尕藏多旦说,温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以前羊羔子冬天几乎全部被冻死,损失很大。自从2012年盖起温棚之后,羊羔成活率实现了100%。

  斗格扎西认为,牧区经济的发展既要“输血”也要“造血”。自从温棚羊圈使用以来,彻底减轻了他和家人的负担。“2007年冬天,我的30多个羊被狼吃掉了,损失惨重。现在羊圈修好了,晚上锁好门就可以放心睡觉了。

  事实上,随着“双联”帮扶行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不但为牧区经济发展积极“输血”,也为牧区经济发展积极“造血”。在地仓村,村民们除了大量发展牛羊产业,一些村民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当前,养殖业和旅游业已成为全村两大支柱产业,“农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我的央宗藏家乐包括超市、客房两部分,今年预计收入达10万元以上。”地仓村村民加怀说。

  和加怀一样,高来开的“央宗藏家乐”还包括“央宗茶馆”,今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我们一共有6家藏家乐,都是通过百度、去哪儿等网站在网上订游客,游客接待实行平均分配。”高来说,去年6家藏家乐共接待游客2500多人,今年接待游客3000人左右。

  近年来,由夏河县“双联”行动组长单位甘肃省工商局牵头,为地仓村牧民积极修建居住、旅游接待和传承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新村”,一期预计投资1300万元,计划建56户“藏家乐”,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计划2015年9月投入使用。这种旅游服务业集中发展的居住模式非常符合当地畜牧旅游业发展规律,不仅将为当地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将进一步提升桑科草原旅游发展的实力。

  “我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斗格扎西满脸微笑,他从家里的柜子里拿出一个证书向记者展示,是他的“甘南州千名村官培训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斗格扎西认为,包括他在内的整村村民都需要及时转变思想,积极学习一些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实现快速奔小康的愿望。

  原标题:一个雪域高原村庄的变迁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