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闭门传承”到“开门办展”——西藏唐卡技艺在交流中发展传承

01.05.2016  11:01

“艺术作品归根到底是创作者思想的体现,只有不同画派间相互交流,才能促进唐卡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年75岁的国家级唐卡技艺传承人丹巴绕旦,端详着弟子们的画作,不时向身边人给出自己的点评意见。

27日,为期15天的“指尖神韵”西藏唐卡传承人师徒作品联展,在位于拉萨市的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开幕。此次联展分为三期,将依次展示藏族唐卡勉唐派、勉萨派、嘎玛嘎赤派代表性传承人及其弟子的170余幅作品。

作为藏族唐卡勉唐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业内德高望重的丹巴绕旦和弟子的画作,被安排在首期与观众见面。“这些作品创作时间最长的有三年,最短的也有半年之久,很多画作老师也是第一次看到,所以现场进行了讲评。”丹巴绕旦弟子、一级唐卡画师赤增绕旦说。

赤增绕旦告诉记者,作为一种理论和技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唐卡创作要求画师既能掌握传统绘画技艺,又对藏族历史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学生至少要经过七年的学习,才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成熟的唐卡作品。其中前三年学习度量经等基础技艺,后四年实际操作打底、上色等绘画技巧。”

在参观的人群中,一个时而挤进人群仔细聆听、时而掏出手机拍照记录的瘦小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23岁的日喀则女孩名叫尼玛,七年前开始在拉萨学习唐卡技艺,在西藏唐卡画院师从勉萨画派,她早早赶到了现场。

“希望通过比较,能够博采众家之长,开阔自己的艺术眼界。”尼玛说。

在过去,像尼玛这样想要“偷师”其他画派的技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前唐卡技艺传承,主要依靠师父带徒弟的‘闭门传习’,不同画派画师间几乎没有交往。2010年以来,通过政府举办的唐卡博览会、唐卡艺术研讨会、唐卡作品展等交流活动,画师们艺术的创作思维才变得越发活跃起来。”赤增绕旦说。

西藏自治区群艺馆馆长、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米玛介绍,“唐卡”藏语意为“佛祖的卷轴画”,是藏族绘画艺术的代表,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人物传记、风土人情等方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勉唐、勉萨、钦泽、嘎玛嘎赤等不同的画风流派。

“由于不同画派间长期封闭,为唐卡技艺的传承保护制造了人为障碍。我们希望通过‘开门办展’,为各派唐卡绘画传承人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卡艺术,了解西藏传统文化。”米玛说。

展览厅入口处,丹巴绕旦弟子珠木巧的作品《金刚持》,悬挂在迎风屏右侧醒目位置。珠木巧告诉老师,自己在传统的画法上融入了现代技法。“这种画风值得肯定,希望你继续坚持下去。”丹巴绕旦鼓励道。(完)

(责编: 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