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万人或有6人感染艾滋 学生群体感染速度上升

01.12.2015  14:30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月30日说,截止到10月底,57.5万中国人携带艾滋病毒或感染艾滋病,死亡病例17.7万人。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2月1日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有说,2015年1至10月新增报告病例9.7万个,其中1.42万病例为15-24岁年龄组,比去年同期增加10%。

目前,中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也就是每一万人中就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他说,学生人群中感染速度急剧上升,新增2662个学生感染病例,过去5年来平均递增35%。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大约8%同性恋男性携带艾滋病毒,其中超过六成为异性传播,近三成为同性传播。

吴尊有表示,年轻人和男同性恋人群感染艾滋病毒病例的上升值得警惕。他说,最好的办法是对年轻人进行性教育,越早越好。

今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2年,中国安徽省学生在对抗艾滋病的宣传活动中在手上涂出红丝带图。(资料图片)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吕春荣)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各级、各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近在身边。”这是很多防艾工作者经常提醒公众的一句话。在艾滋病感染者数字不断攀升的当下,如何做到感染者零歧视、志愿者零误解、中小学生与相关知识零距离,值得关注。

图为受访者“流逝”。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公开身份的艾滋病感染者:就医被推诿 渴望“零”歧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11月30日发布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即每1万人中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至10月新报告9.7万病例。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人。

今年23岁的流逝(化名)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的一个。与绝大多数人不同,他是中国为数不多敢公开站出来承认这一“身份”的人。

2012年,20岁的流逝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当得知这个消息,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他内心崩溃,一度万念俱灰。当时,在他眼中,仿佛世界彻底抛弃了自己,他认为自己可能很快就会瘦骨嶙峋,很快就会死去,这也让他产生了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

“我挣扎了两个月,才从那样的折磨中走出来。后来,通过朋友的帮助,以及我对艾滋病的慢慢了解,最终发现,以前对艾滋病的认识很可笑。真实的艾滋病,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可怕。通过药物治疗,并配合医生指导,艾滋病感染者跟正常人并没什么区别。”流逝说。

在记者眼中,流逝确实就是个普通的男孩。他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出差、参加活动的照片,也会应朋友邀请客串“主持人”;他会饿着肚子在街头苦苦寻觅一家米皮小店,也会为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发一些感慨或者牢骚;他会为同事陪他去看病而感动,也会为朋友的生日party精心准备。

然而这个普通男孩,却也注定要经历许多不普通的事。流逝说,如今,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但包容之外,歧视也并不减少,就医歧视就是自己常常碰到的问题。“我偶尔患上感冒,想到一般的医院去就医,但常常会被委婉拒绝。虽然当前医院都有规定,医生不能拒绝诊治艾滋病人,但医生们都会以如‘我是实习的’、‘其他医院更加适合你’等借口进行推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流逝表示,除了就医歧视,自己身边许多这类的朋友也遭遇过林林种种的歧视。有的朋友遭到了就业歧视,当公司得知,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开除。而有些学生朋友,就在即将入学之际无奈地收到了学校的“婉拒”说明,有的学校甚至直接了当拒收。

“我是幸运的。”这是流逝对自己当前生活的感叹。在一家咨询机构从事公益工作的流逝,从未遭受到同事以及身边朋友的歧视。在他那家不到10人的公司里,老板和员工都清楚他的“身份”,但大家却没有躲避和嫌弃,每天和他一起工作、吃饭、聊天,亲如一家人。

目前,流逝在公司里主要负责“爱滋徒步”公益项目,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宣传艾滋病知识,并募集款项去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

流逝说,“我之所以敢站出来,就是当前大家对艾滋病认识并不够,我就是想让大家少点误解,多些认识,正确客观地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图为高校防艾志愿者杨世昌

高校防艾志愿者:发传单同学绕道 期待“零”误解

当前,中国高校已成为艾滋病的多发地带。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2011年到2015年,中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2014年,全国15至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为1.5万多人。今年1到10月,该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

艾滋病需要被公众正视,而高校就是一个重要的舆论阵地。因此,越来越多的防艾组织在高校成立。正在北京某知名高校就读研究生的杨世昌是学校里的一名资深防艾志愿者。从事四年防艾工作,期间他遭遇了许多误解,也看到了许多同学存在的误区。

近日,有记者在北京多所学校进行的随机调查300名学生显示,90%大学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有高校的防艾讲座,甚至遭遇仅有七八名同学参加的尴尬。

杨世昌表示,他们学校的红十字会防艾活动,一般都办一些有关艾滋病的讲座,或者组织成员到路上发一些宣传单。但讲座的话,听众并不多,效果也不好。而发传单的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主动去接收,有些人更绕道而行。

“有的同学根本就不了解艾滋病,他们存在着许多误解。他们会认为,唾液是可以直接传播艾滋病的,与艾滋病感染者住一起也可能会被感染,同时,也认为只要一得艾滋病,就离死不远了。那些想法都很荒诞,也很可笑。”

“艾滋病是disease,并不是disaster。”这是杨世昌对很多同学误解艾滋病的感叹。在他眼里,只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感染者按时接受抗病毒治疗药物,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也能如常人工作生活到老。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日前发布的核心报告《艾滋病如何改变一切》显示,2001年至2014年间,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预期寿命已从36岁提升至55岁。

“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大家都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杨世昌说。

同样作为防艾志愿者,大四学生、青岛大学防艾工作组负责人之一王震也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校园的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确实知之甚少,有些甚至连艾滋病的传播渠道都不太清楚。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也造成了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敢在宿舍用药,最后只能熬到毕业。

“若不是他们还比较年轻,免疫力强,不然,不服药对艾滋病感染者而言,还是很危险的。”王震说,真希望大家对艾滋病多了解一些,少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11月30日,湖南师范大学防艾宣传周启动仪式展开。工作人员发放传单。林伊涵 摄

专家:防艾教育该进课堂 与中小学生“零”距离

社会仍存在着许多对艾滋病的误解,这也反映出了当前防艾工作的重要性。

据了解,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中国已经陆续展开艾滋病的防控工作,经过三十年的坚持和摸索,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时,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艾滋病防控工作遭遇了发展瓶颈。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在防艾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扩大检测发现感染者策略,有效地帮助众多“隐形”艾滋病感染者提早发现提早治疗。同时,这一策略也把众多历史上积累的感染者筛查出来了,让他们尽早吃药,降低传染性。

“2013年,我们检疫检测了1.1亿人;2014年,这个数字是1.27亿人;而今年1至10月,则有1.17亿人。也因此,2014年,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确定了三个消灭艾滋病的策略,中国这一策略就是其中之一。”吴尊友说。

中国防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吴尊友表示,当前中国青少年和老年感染艾滋病的人数正逐年增加。

吴尊友分析,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青少年感染者,由于身处性活跃期,虽然他们有一定知识,但控制难度比较大。知识是预防艾滋病很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有知识就足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防艾还需要提高相关技能,比如分辨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的分辨能力,而这些需要课堂教育来支撑。

吴尊友建议,当前急需把包含防艾内容的性教育纳入到中小学教育。尤其小学时期,在孩子们还没有发育的时候,让他们能像学习自然科学一样,自然而然地接收男女生理特征及生理差异知识。到中学阶段,学校要教授他们如何和异性及同性交往,并教授他们如何在面对敏感问题、敏感请求时正确避免侵害。

“如果我们教育系统能够规范地为中小学生开设这类课程,势必对防艾工作很有帮助。”吴尊友说。

但开设性教育并非易事。吴尊友指出,当前开设性教育课程存在困难,一方面是缺乏大的社会范围,家长、社会对性话题还是比较敏感,能规避就尽量规避;另一方面,我们缺乏有能力并且有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轻松向学生传递性知识的好教师。同样,教材的缺乏也是一方面问题。

“防艾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近些年,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情况也有一定改观,但毕竟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吴尊友说。(完)

(2015-12-01 00:23:01)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杜燕) 北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数字在上升,但增幅变缓。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北京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8399例,其中经性传播占比达96%,尤其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高危行为改变困难,疾病传播因素持续存在。

30日,北京举行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处处长谢辉介绍,自1985年报告内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北京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8399例。其中,北京市户籍4693例,占25.5%;外省市户籍13353例,占72.6%;外籍人员353例1.9%。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16152例,占87.8%。其中同性传播11692例,占63.5%。

2015年1至10月,北京报告艾滋病病例3181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5%,全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3106人。

谈到北京市艾滋病疫情,谢辉表示,艾滋病报告数字仍在上升,但增幅开始变缓。截至2015年10月底,疫情报告数较去年同期增加8.5%,虽然疫情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自2013年开始出现下降。

她指出,疫情整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特别是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防治效果明显,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近几年连续超过了5%的高流行水平,2015年达到7%。

谢辉指出,经性传播仍是北京市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并呈明显上升态势,2015年达到96%,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异性传播所占的比例,该人群对艾滋病的防控知识知晓率超过96%,但高危行为改变困难,疾病传播因素持续存在。

不过,她透露,根据一项调查,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一次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0年的67.3%提高到2015年的74.3%;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比例维持在80%以上。据估算,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推广安全套的措施每年减少了约800例该人群的新发感染。

她还称,北京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仍居高不下,占所有病例的73%,造成随访干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老年人、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有所上升,像6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从2010年同期的22例增至101例,89.2%是经性传播感染。

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仍是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谢辉表示,北京将持续推进扩大检测,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全部实现艾滋病初筛检测,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开展快速检测的能力。

她介绍,北京还将加强传染源管理,率先将耐药检测纳入常规检测范围,治疗效果凸显。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治疗9249例艾滋病病人,在治病人病死率降至0.18%(较2014年下降60%,较2010年下降450%),低于发达国家1%的病死率水平。

谢辉还表示,北京将围绕疫情特点和工作难点,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试点开展艾滋病尿液匿名检测模式研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筛查阳性率达到22%,为北京市探索建立隐蔽高危人群动员检测模式奠定了基础。

她称,北京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2015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动员检测量较2010年提升了150%,大大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早期发现力度。

此外,目前,全市共有87所高校建立了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注册在校会员数近7万人,各区县防艾志愿者达到5万余人。

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郑晋普呼吁各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广大的志愿者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零”艾滋的目标贡献力量。(完)

 

中新网赣州11月30日电 (江筱丰 姜涛)“‘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代表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30日,江西理工大学文化广场上,头戴红色帽子的志愿者李建润不断地给路过的学生传递红丝带,并向他解释“红丝带”的意义。

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日前夕,江西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们开展了“美好青春我做主,同心携手抗艾滋”的活动。校园文化广场上,有关“艾滋病症状”“正确使用避孕套”“携手抗击艾滋病”等相关展板依序排列,飘扬的红丝带非常醒目。

“刚刚在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才知道红丝带代表着特殊的意义,这个活动让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防治艾滋的知识”,正在活动现场的黄枝同学说。

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的消息显示,近年来,中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据报告,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现存活15-24岁青年血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152例,占全国感染的1.6%。

活动组织者李建润说:“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歧视,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向‘零艾滋’迈进。”

该校文法学院分团委书记欧阳鹏表示,大学生们还将以文字、漫画等形式,向全校学子表达积极关注艾滋病病人、加强人文关怀、消除社会歧视的心声,同时传播青春健康理念及知识。(完)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杜燕) 北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数字在上升,但增幅变缓。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北京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8399例,其中经性传播占比达96%,尤其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高危行为改变困难,疾病传播因素持续存在。

30日,北京举行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处处长谢辉介绍,自1985年报告内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北京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8399例。其中,北京市户籍4693例,占25.5%;外省市户籍13353例,占72.6%;外籍人员353例1.9%。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16152例,占87.8%。其中同性传播11692例,占63.5%。

2015年1至10月,北京报告艾滋病病例3181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5%,全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3106人。

谈到北京市艾滋病疫情,谢辉表示,艾滋病报告数字仍在上升,但增幅开始变缓。截至2015年10月底,疫情报告数较去年同期增加8.5%,虽然疫情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自2013年开始出现下降。

她指出,疫情整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特别是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防治效果明显,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近几年连续超过了5%的高流行水平,2015年达到7%。

谢辉指出,经性传播仍是北京市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并呈明显上升态势,2015年达到96%,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异性传播所占的比例,该人群对艾滋病的防控知识知晓率超过96%,但高危行为改变困难,疾病传播因素持续存在。

不过,她透露,根据一项调查,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一次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0年的67.3%提高到2015年的74.3%;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比例维持在80%以上。据估算,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推广安全套的措施每年减少了约800例该人群的新发感染。

她还称,北京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仍居高不下,占所有病例的73%,造成随访干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老年人、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有所上升,像6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从2010年同期的22例增至101例,89.2%是经性传播感染。

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仍是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谢辉表示,北京将持续推进扩大检测,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全部实现艾滋病初筛检测,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开展快速检测的能力。

她介绍,北京还将加强传染源管理,率先将耐药检测纳入常规检测范围,治疗效果凸显。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治疗9249例艾滋病病人,在治病人病死率降至0.18%(较2014年下降60%,较2010年下降450%),低于发达国家1%的病死率水平。

谢辉还表示,北京将围绕疫情特点和工作难点,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试点开展艾滋病尿液匿名检测模式研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筛查阳性率达到22%,为北京市探索建立隐蔽高危人群动员检测模式奠定了基础。

她称,北京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2015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动员检测量较2010年提升了150%,大大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早期发现力度。

此外,目前,全市共有87所高校建立了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注册在校会员数近7万人,各区县防艾志愿者达到5万余人。

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郑晋普呼吁各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广大的志愿者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零”艾滋的目标贡献力量。(完)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