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西藏不再遥远

25.04.2015  10:54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从11月11日0时至16时,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西藏买家网购交易额就达到了4138万元。许多年轻人彻夜不眠,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投入到这一场网络盛事中来,连不少上了年纪的拉萨人也加入其中。

  然而十几年前,这种情景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西藏通讯网络的发展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

  就在互联网刚刚传入中国的1994年,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还在为边远地区能够被广播电视所覆盖而竭尽努力。旨在着力解决边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使西藏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覆盖工程迅速发展,几年时间就使西藏广播电视人口的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

  而如今,西藏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村村通宽带”成了新的要求。截至2013年底,西藏已经有665个乡镇通光缆,乡镇通光缆率达到了97.5%;累计实现3231个行政村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了61.41%。2014年西藏进一步扩展光缆网,力争实现全区98%的乡镇通光缆,70%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的目标。

  互联网,为以往“远在天边”的西藏开启了一扇与世界联通的新大门。

  对西藏人民而言,互联网跨越了群山万壑的阻隔,为他们带来了远方的信息。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西藏天生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畅通无阻,即使在现在的工程技术条件下,“莲花秘境”墨脱仍然到去年才正式通了公路。在西藏,一辈子困守一隅,甚至没有出过村子、没有去过牧场之外地方的老一辈人绝对不在少数。而互联网,却可以铺设出一条跨越万重山水的信息高速公路,让深山里的人们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一起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

  而对西藏之外的人们而言,互联网更是让他们了解西藏、爱上西藏的利器。

  就在二十年前,对于中国内地的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西藏都只存在于遥远的想象里。那时西藏的名片是珠穆朗玛峰和哈达,是“扎西德勒”和“巴扎嘿”,想知道更多?对不起,不得而知。哪怕是十年前、五年前,在网络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普及的前提下,一些关于西藏的“冷门”信息依然无处寻觅,今天网民眼里的许多常识在那时都可以算得上秘闻。

  而仅仅几年之后的现在,只要你在搜索引擎中随便键入“西藏”二字,不用一秒钟就能跳出上亿条结果,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中更是常常被来自西藏的美图刷屏。想查旅游攻略?想买特色美食?想拍精彩照片?想交西藏朋友?想收藏西藏艺术品?上个网,全都是分分钟搞定的事儿。在三维实景地图的帮助下,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享受拉萨的蓝天和街景,鼠标轻点就能逛逛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也不再是奢望,曾经遥远的雪域高原就这样变得触手可及。

  这一切,都是托了互联网的福,也刚好契合了正在浙江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的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在互联网这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中,西藏 “跟上了节奏”,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没有像以往那样“慢了半拍”,而是在惠及中国内地的同时也惠及了雪域高原。

  当年,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开通让西藏“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而今,从东海之滨到雪山之巅,从温婉的小桥流水到豪迈的高天流云,互联网让这些原本几乎没有交集的地方真正实现了联通天下,山川阻隔、地理距离……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互联网,让西藏不再遥远。

  (责编:丛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