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到揪心事,哪几位官员坐不住了

01.12.2015  14:25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习近平曾回忆,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让我刻骨铭心”,这两年每次到乡亲们家中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正因为如此,他坦率地说,扶贫始终成为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再次就扶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西藏、甘肃等6个省区的负责同志还作了大会发言。

  作为高层重要工作之一,笔者通过盘点公开报道发现,今年以来,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5个省区的“一把手”均就扶贫工作主动表态,尤其是围绕藏区扶贫工作的难点和症结,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问题,因地制宜、积极谋划藏区扶贫脱贫工作。

  《全力打好西藏扶贫开发攻坚战》,这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与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10月20日联名在《西藏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联名举措实属罕见,凸显扶贫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早在今年3月,陈全国就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一文,提出“边境地区是西藏民族成分最多、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地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地区”。要把边境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完善普惠和特殊补贴相结合的财政支持政策。

  四川与西藏山水相接。10月11日至14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专程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调研,他提出要“着力提升藏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深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让更多藏区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11月22日至23日,王东明在凉山州等地调研中再次详细了解精准扶贫情况,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

  “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我们的时代担当。”7月4日至6日,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赶往迪庆藏族自治州进行调研,他要求当地干部要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到户到人,确保精准扶贫的目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努力探索藏区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新路子,不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据中新网报道,2013年,时任云南省长李纪恒曾在云南省扶贫工作会议发言时唱“济公之歌”,希望用“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句歌词提醒各级官员认清云南扶贫工作的现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尽早改变贫困地区“破”的现状。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曾坦言,在他工作过的省份中,甘肃“是扶贫难度最大的省份”。藏区怎样实施好精准扶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还有什么困难?如何才能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带着这一系列问题,4月14日至16日,王三运专程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他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下,只要坚定不移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扶贫攻坚路子,让藏区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到青海工作12年,骆惠宁每年都在农牧民家住几天,蹲点调研。“进村住户,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可以更加明白工作的发力点”。6月29日,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深入海南州同德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县委对扶贫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贫困县的县委书记要把扶贫工作抓在手上、亲历亲为,扎实推动本地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中国西藏网 文/刘毅 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 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