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研究全面结出硕果 科技让损毁经书永不消失

17.03.2015  11:00

  每天,在拉萨色拉寺佛教古籍搜集整理室,十余名具有扎实藏文文学功底和佛学造诣的工作人员,借助藏文信息应用软件,将一部部面临失传的手抄版古籍进行数字化录入。

  色拉寺僧人、佛教古籍搜集整理室工作人员坚才强巴告诉记者,科学技术让损毁的经书变成永不消失的古籍,为藏学研究提供了长久的实物载体。“藏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我和其他僧人们都非常欣慰。”坚才强巴说。

  为了使优秀的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西藏近年来对佛教典籍、藏戏、格萨尔说唱内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录入。作为藏学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2015年,西藏首次对全区近100名格萨尔说唱艺人的作品及唱腔等进行数字化传承保护工作。目前,已录入70余名说唱艺人的资料。

  著名藏学家、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研究学者降边嘉措表示,《格萨尔》史诗研究始于明代,国内研究史诗的历史比国外早近200年。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一支以藏族为主,包括汉族、蒙古族、土族等多个民族在内的老、中、青三代学者组成的格萨尔研究团队。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目前已搜集整理出来的就达1500万字,比古希腊《荷马史诗》和印度《摩诃婆罗多》两部著名史诗的总和还要长。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格萨尔》在中国西部高原的广大牧区传承千年,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2009年10月1日,《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大学藏学研究中心格萨尔研究室负责人巴桑说,《格萨尔》是西藏人文、历史的缩影,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格萨尔”的研究、抢救与整理。从重点艺人的保护研究到各种抢救办公室的设立,从“格萨尔”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到藏学研究的兴起,各级政府对保护和传承发展西藏文化是不遗余力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格萨尔王的故事,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已于2013底正式启动《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藏译汉工作,计划于2018年完成译制并出版发行。

  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所长次旦扎西说,不仅是格萨尔王的研究,藏语文、藏戏等西藏文化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只要来西藏实地看看,就知道西藏的进步和发展繁荣”。

  目前,中国拥有50余家与藏学研究相关的机构,2000多名与藏学相关的工作者,在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大批古籍得到挖掘、抢救、整理,并得以出版,一批藏学工具书也得到编纂出版。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目前已立项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藏文卷)编辑出版项目。《中华大典》(藏文卷)是继《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藏研版工程之后国家批准立项的重大项目,项目计划15年,将收集历代藏族学者和高僧大德的主要著作,预计达上千册。

  原标题:中国藏学研究全面结出硕果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