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评中国户籍改革:将人口引入内陆中小城市

28.12.2015  10:12

参考消息网12月27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对社会的控制关键事项正在一点点变化。首先是今年10月,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又轮到了可能妨碍一些人无法享受城市公众服务的户籍制度(又称为户口制度)。12月12日,国家官方媒体宣扬称,中国政府宣布对数十年来的户籍政策进行最大改革。户籍政策加重了中国城市的巨大分化,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圣诞双周刊12月19日报道称,随着存在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现在所有的夫妻都允许生两个孩子),最近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多年来想改又难改的变动。新的改革允许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特别的居留证,持证者能享受城市户口的一些待遇。如果说一个城市户口像一个国内的护照,那居住证就像绿卡。

报道称,新的规定称,如果在一个城市居住超过六个月、能出示雇用合同或房租合同的外来人员即可申请居住证。持证人可以在当地享受国家医保,其子女可以到当地公立学校读书至15周岁。还有办理其他证件的手续会减少,比如买车。该改革方案已经在一些城市试行,现在在全国推广。

改革后达到条件的人将从两方面受益。约7000万因为要在老家上学的留守儿童将可以到城里与他们打工的父母团聚。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待遇而又不失去他们农村户口的主要好处:有自己的一块田地可以种地的权力。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希望改变自己的户籍,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自己的土地。

报道称,和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一样,还有人们没看到的东西。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是临时劳动力,他们很少有工作合同和房租合同。此次改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拨款多少。政府最近决定把对各学校的拨款预算与学生人数联系起来。理论上,这能满足更多的孩子的求学需求。但是这一方法还没有经过测试。

还有其他的难点。在人口数量为50万至100万的城市,申请城市户口的人需要至少缴纳三年社保。在人口数量为100万至500万的城市,这一标准提高到五年。而实际的改革并没有在最大的几个城市推行,各个城市都设定了自己的标准。

报道称,对于1300万根本就没有户口的人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他们没有户口就无法获得身份证,而乘火车、飞机或申请护照都需要身份证。这些人中60%是父母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生的“黑户”儿童,在中国通常这么称呼他们。

中国政府称,希望到2020年有1亿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在城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有2.5亿)能拿到城市户口。从北京市给出的改革方案来看,改变户籍更难:首都北京要求给每年纳税超过10万元人民币(合15500美元)的人先办理户籍,而这一标准比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高得多。

报道称,该国担心,如果没有控制人口的流动,尤其是流入大城市,可能会引起城市中产阶级的不满,因为这些中产阶级担心自己的公共服务被别人占有。新的户口制度改革明显是为了把人流从沿海大城市引到相比之下小一点的内陆城市。在北京做了十年家政保洁工作、每月收入为2500元的左秀力(音)说,不确定他是否能申请。他说:“当然,我希望得到一个北京户口,但是对于我来说,简直不可能。”(编译/李伟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户口簿(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24省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部分地区降低落户门槛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综合各地方案来看,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各地“标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特大城市则普遍提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24省份出台户改方案

9月21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国务院的意见出台以后,现在全国已经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地区包括新疆、黑龙江、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贵州、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吉林、江苏、福建、广西、青海、甘肃、广东、重庆、云南、辽宁、湖北、内蒙古等。

观察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多数地区以2020年为时间表,明确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的具体目标。

以新近出台方案的几个省份为例,广东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3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广东城镇落户”;湖北提出“努力实现5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内蒙古则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400万左右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此外,少数省份还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其中,重庆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河北提出“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青海提出“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江苏则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能体现真实的城镇化水平。”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这种“半城镇化”的现象下,多数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无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为重要。

建立居住证制度成标配

在明确主要目标的同时,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还提出,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此外,各地方案也均提到了建立居住证制度。

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

记者注意到,在《居住证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多数省份的方案对建立或完善居住证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内容大都与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保持一致。

综合各地方案来看,申请居住证普遍需要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但是对于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更为核心的权利,各地的方案则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且需与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条件挂钩,但是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所需具体年限,仅少数地区作出了详细规定。

其中,新疆提出“居住证持有人连续居住满二年和参加社会保险满二年,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职业教育补贴、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随行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满四年以上、父母参加社会保险满三年为基本条件,逐步享有随行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易鹏认为,囿于固有利益和地方财政压力等因素,户籍制度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改革的过渡政策,其“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也是为了避免动作过猛从而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

部分地区降低落户门槛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民众最关心的是怎样圆“城市梦”。观察可见,在落户条件方面,与国家版的意见相比,不少地区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按照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相比之下,一些省份的“步子”更大。其中,贵州提出“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这意味着贵州的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将同样全面放开;湖北提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对于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规定“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河南缩短为“不得超过2年”,安徽缩短到“不得超过3年”。

在特大城市落户方面,各地普遍提出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河南提出“省会城市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黑龙江提出哈尔滨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湖北提出科学控制武汉市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落户积分分值,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在专家看来,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易鹏表示,特大城市落户的积分制,是针对当前中国国情的一项措施,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积分落户的门槛设定,首先要考虑引进人口的平衡性和多样性,既要鼓励高端人才入户,也要给普通劳动者以希望。”(完)

(2015-09-23 00:51:00)

 

中新网广州7月7日电 (索有为 曾祥龙 张敦亚)广东省公安厅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为该省具体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官方称将对广东的社会经济协调均衡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据了解,广东省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3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广东城镇落户。其基本原则是:坚持积极稳妥、以人为本,尊重居民自主定居意愿,稳妥规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坚持分类管理、有序迁移,合理调整城乡之间、各类城市之间人口结构;坚持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着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差别化户籍政策。

据通报,广东省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部分地级市落户限制,逐步调整珠三角部分城市入户政策,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二是创新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健全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加强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人口信息管理应用。三是有效解决广东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优先解决流动人口存量问题,放开直系亲属投靠,放宽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毕业生及技能人才、特殊专业人才入户条件。四是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建立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统一城乡居民卫生计生服务制度。加快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官方称,是次户籍制度改革充分结合广东常住人口数量庞大,且分布不均,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突出了政策调整、管理创新、民生与人才引进以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方面的广东特色。一是在政策调整上进一步明确省内城市的人口准入条件。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迁移的压力,进一步细化明确了21个地级以上市的基本落户条件。二是在管理创新上提出了统一省内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健全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覆盖全省实际居住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全省人口基础信息库,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口信息管理和应用,为社会管理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信息支持。第三,广东现有流动人口3495万人,其中来自省外2433万人,居住5年以上的552万,解决流动人口存量问题是广东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放宽直系亲属投靠;放宽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毕业生及技能人才、特殊专业人才入户;放宽集体户口设置条件,允许亲友搭户,着重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长期从事特殊艰苦行业一线的人员(如环卫工人)落户等。四是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更多的改革措施。如推动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建立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统一城乡居民卫生计生服务制度,加快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完)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人口红利变赤字 户籍改革复杂成瓶颈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劳动力队伍正在萎缩,驱动工业腾飞的“农民工奇迹”几近结束,这使中国失去了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5日报道,经济学家警告称,这一转变将导致增长放缓、投资减少和竞争力受损,使实施改革以发掘新的增长源变得更为紧迫。

报道说,中国目前面临的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来提高城市的生产力。另外,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效应,已经开始影响到劳动力的数量。与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中国老龄人口正在增加。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中国15-60岁年龄段人口的数量于2011年达到峰值。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4日报道,县城是理解中国变化中的人口统计学的关键。据官方统计,有48%的中国人仍然居住在农村,这一数字表明,农民工增长仍有很大空间。然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 中国只有30%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把各种数据误差剔除出去,劳动力大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真正比例只有20%。

虽然县镇的工资水平仍低于城市,两者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以至于一些原本打算外出打工的人都选择离家更近一些,以提高生活质量。四川邻水县一名官员说:“外出打工的人比以前少了。人们想要待在老家,照顾孩子。”

报道称,农民工队伍的萎缩是中国劳动力数量整体萎缩的缩影。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又恰逢标志“刘易斯拐点”的另一个关键转变——人口的迅速老龄化。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为1980年-2014年的中国经济创造了“人口红利”。现在红利变成了赤字。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5日报道称,政府政策让应对劳动力短缺挑战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

现行的户籍制度并不鼓励想要打工的人离开农村,对很多人而言,这意味他们将离开家人到城里工作,而且作为外地人无法享受医疗、教育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经济学家罗斯·加诺特说:“如果不能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让他们的孩子在优质的学校就学,并且获得较好的医疗资源,他们就不会在城里待很长时间,也不会接家人到城里定居。”加诺特说:“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积累让自己致富的技能后,就会离开城市。”2013年11月,中共领导人批准了一项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计划。但执行起来却非常复杂,而且不仅仅是因为有责任提供福利的地方政府常常缺少为大量农民工提供福利的资金。

经济学家认为,不展开更大范围的财税改革,就无法全面取消户籍制度。许多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大半生都离家在外,但他们从来没有完全融入其投身建设的大城市。对这些人而言,户籍改革可能来得太迟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户籍改革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2015-05-06 10:31:06)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