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口援藏致力解决西藏发展“瓶颈”

12.03.2015  17:00

    新华社拉萨3月12日电 题:中国对口援藏致力解决西藏发展“瓶颈

    新华社记者魏圣曜 王军

    从拉萨市区沿着拉萨河一路向上,行驶几十公里就能看见有着“西藏三峡”之称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投资45.69亿元、中国在拉萨河上游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有效缓解了西藏这片雪域高原的缺电之苦。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只是中国重点扶持西藏发展、对口援助西藏建设政策的“缩影”之一。除了大型基础设施,这一系列政策还体现在经济、文化、社会、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在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增长的同时,有力保障西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为加快西藏发展,中央五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支持西藏的特殊政策。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作出“对口援藏”战略决策。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援藏省市应安排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支援西藏发展。

    中央和各省市的有力支援,不仅解决了限制西藏经济发展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瓶颈”,还带来一批民生致富项目的实施。

    1998年,济南市第二批援藏干部引入大棚蔬菜项目,并在西藏白朗县成功试种各类蔬菜。尼玛扎西是白朗县巴扎乡的蔬菜种植户,他说,现在家中有5个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青椒等,年收入能有5万多元,“只要种出好蔬菜,根本不愁卖”。

    类似山东援藏打造的蔬菜产业,各援藏省市积极为“世界屋脊”的发展想办法、谋出路,变“输血”为“造血”,打造出白朗蔬菜、林芝家庭旅馆、阿里星空旅游、拉萨净土健康产业等扶贫名片,有效提升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本领。

    此外,不少援藏干部慷慨解囊,结对认亲,帮助偏远地区藏族学童治病、资助贫困学生,点对点、一对一地解决了不少当地百姓的生活困难和经济压力。在中央关心、各省市支援下,西藏农牧民“家底”更加厚实。据统计,2014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7471元、同比增长14%,而2009年仅为3532元。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胡新生说,各援助单位从西藏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援藏方式和模式,从最初单一的资金、项目援助,逐步向智力、技术、产业等全面援藏拓展,受援地“造血”功能、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全国支援西藏20年来,先后有近6000名援藏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藏工作,累计投入资金约260亿元,推动西藏经济连续6年实现百亿级增长。

    虽然西藏经济社会正以高速发展,但自然条件差、发展起步晚等因素,造成西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仍较大。截至2014年底,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仅为65%,39项指标中综合实现程度低于60%的有18项,其中城镇化率更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

    据统计,目前西藏全区尚有32.7万农牧民未摆脱贫困,仍是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数据显示,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22026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贫困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的18.73%,贫困发生率全国最高。

    2015年,西藏经济增速目标继续维持12%的高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湘民、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何刚等专家认为,有中央投资和各省市支援,再加上西藏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强,达到12%的高增速基本不成问题,这将加速西藏小康社会的进程。

    在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廖贻东看来,中央和各省市对口援藏所带来的资金、项目以及新观念,有力提高了西藏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进藏投资兴业,单向援助正逐步向互利共赢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