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家谈|坚守文化自信 让“西藏文化灭绝论”不攻自破

09.03.2017  22:34

中国西藏网讯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助理研究员李健博士在京接受了《中国西藏》杂志、中国西藏网的专访,就西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内容发表了看法。李健博士长期从事西藏文化方面,特别是唐卡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深入的了解。

藏研中心内部 白雪曼摄

关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健说,可以看出在文化方面近几年有一个变化,2015年只是提了“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了2016年变成“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今年则是“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显示出政府在文化方面工作思想的不断演进和创新。“最开始文物也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好,只提保护,利用方面没有强调。最近两年习总书记提到,‘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李健说,“对于利用方面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文物怎么利用,过去没有讲这方面的内容,今年特别强调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保护利用,可以说工作思路是越来越完善了。”

李健说,西藏文化在国内外都是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外所谓的“西藏文化灭绝论”,认为西藏文化会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消失。我们要认识到,西藏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在绘画、音乐、舞蹈等很多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珍贵的遗产。这样丰厚的遗产不仅是西藏的,还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因为文化是多民族交流交融才形成的,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很重要的部分,我们肯定不希望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淹没消失。

此外,西藏文化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藏传佛教是世界三大佛教分支之一,对于丰富人类哲学的思考,包括人类精神文明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西藏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对人类发展都是有贡献的。西藏文化对于西藏当地,对全中国,对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贡献、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

李健说,习主席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优秀的文化一直会传承下去,西藏文化也应该有自信。“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是优秀的文化,怎么把优秀的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当人们把优秀文化都认识接受了,这样的文化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发扬光大。这不是说凡是过去的文化都要原封不动保存下来,这样也不太现实,毕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从民族发展或文化发展的角度去识别,把不好的方面剔除掉,把好的方面进行充实完善发扬”。

关于西藏的文化保护情况,李健说,近些年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包括布达拉宫的修缮,一些重要寺庙的保护、修复等,历朝历代都没有投入这么多资金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目前,西藏重要的文物都有专门的地方保管,还有严格的制度防止文物丢失,包括近几年在做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

“西藏的面积非常广阔,文物遗产非常丰富,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国家直接出钱资助进行保护和维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野外文化遗址也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很多很偏远的地区,比如在阿里,古代遗址非常多,文物也很丰富,但都散落在很宽广的地域,需要加大保护的力度。因此,阿里探索了一种方式,设置野外文物保管员的公益性岗位,让专人负责文物的巡查,有问题及时反映。这个制度很好,大大增加了文物保护的人手,也解决了文物分散带来的问题。”李健介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西藏自治区有专门的非遗保护单位,各个地区都在积极申报非遗的保护,势头很不错。问题是,怎么把申报与后续的保护问题更好地衔接起来,”李健说,“我觉得在非遗保护方面,支持的力度还可以再加大。那些能够把非遗发扬光大的真正的传承人,国家可以给予足够的支持,让他去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传承人。这项工作很重要,也很紧迫。”

李健博士 白雪曼摄

此外,关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健说他发现今年有一个提法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过去我们讲的是保护,但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乱象。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管起来,不能把西藏的品牌破坏了,否则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只有把市场秩序维护好,才能让产业更好的发展。”(中国西藏网 图、文/白雪曼)

(责编: 杨悦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