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藏羚羊达20万只 被“剔除”受威胁物种名单

02.06.2015  20:43

   藏羚羊被从受威胁名单中剔除

  近日,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报告显示,鉴于藏羚羊的种群恢复状况良好,本次评估报告将藏羚羊定为近危级物种,也就是说,藏羚羊被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剔除了。

   西藏地区 两栖类物种特有率高

  20世纪末,由于盗猎,整个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数量仅余六七万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政府在藏羚羊分布区建立了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青海三江源、新疆中昆仑以及新疆西昆仑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

  藏羚羊分布区各县也组建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加大了藏羚羊的保护和执法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盗猎藏羚羊活动,加强了对藏羚羊的保护。目前,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数量已经回升到20万余只。鉴于藏羚羊的种群恢复状况,本次评估将藏羚羊定为近危级,被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剔除了。

  评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偶蹄类物种,共有67种,其中有很多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特有种比例高达31.3%。报告显示,受威胁爬行类的海拔高度分布,与受威胁哺乳动物相反,1000米以下的爬行类物种受威胁程度最高,1000-2000米海拔高度间的物种受威胁程度次之,3000米海拔高度以上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其中3000米海拔以上物种受威胁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工程建设等。一般来说,物种特有率高的地区物种受威胁率也高,但也有例外,如西藏地区两栖动物物种特有率高,受威胁率只有26.4%。

   红色名录发布

   为物种保护提供参考

  本次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评估过程基于每一物种的地理分布、种群现状以及威胁因素等数据,这就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物种保护相关政策和规划,以及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评估明确了野生动物受威胁现状,有助于确定濒危脊椎动物保护优先顺序,确定重点保护物种,为制定物种保护计划、修订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例如,可依据名录将受威胁物种按照受威胁等级分批纳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或调整保护级别,特别是一些新发现的狭域分布物种和近年来开发利用强度高的物种。红色名录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普及教育提供了基础和指导。物种濒危状况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方向,红色名录提供了物种濒危的详细数据,为进一步加强濒危物种的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红色名录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重要素材。

  知道一下: 78个国家采用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体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所制定和推广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估体系。2010年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的问卷调查表明,受调查的123个国家中有78个国家采用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体系。为全面评估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濒危状况,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工作。

  原标题:《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发布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