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过俩年,原来新年还可以这样过!

07.02.2016  09:40

  新年就要到了!在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区除了过春节外,还要过藏历新年,而今年的藏历新年恰好比春节晚一天。两节“相遇”,在藏区是怎么过年的呢?

  藏历新年的来历

  藏历新年在藏语中被称为“洛萨”。据文字记载,公元前100多年,西藏便有了自己的历算法,西藏历算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藏历的完善和发展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 年),唐太宗李世民把宗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带去了各种重要历书。与此同时,印度的时轮历法也相继传入西藏。因此,藏历就是以内地的农历、印度的时轮历以及藏区古老的历法而创造出来的。它主要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十二生肖来计算年、月、日。今年是农历猴年,而藏历就是火猴年。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 年)。2011年,藏历年被中国政府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藏历“置闰”方式与农历不同,藏历与农历一般会有四种情况:即藏历新年初一和农历大年初一完全重合、相差一天、相差一个月或相差一个月零一天。如2015年藏历新年就与春节是同一天,而2016年就相差一天。

  猴年vs.火猴年

  在内地的传统中,猴被视为自由敏捷,聪明灵巧,智勇双全,重情好义。猴子谐音“侯”,猴骑马背寓意“马上封侯”,是仕途通畅的象征,寓意好运和财运将至。而在西藏传统文化中,“猴”也代表着智慧,而更重要的是,猴还代表着藏民族的起源。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里记载一段有趣的传说: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后来这只猕猴与魔女结成伴侣,魔女生了六只小猴,猕猴取来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西藏布达拉宫的壁画上都可看到。

 

 唐卡作品《灵猴献宝》(来源:中新网)

        节前准备

        与春节一样,藏历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头年的十二月就开始了。按照农历传统习俗,腊月二十四扫房,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把一切“晦气”都扫出门,并开始准备和置办年货。而藏历新年也不例外,扫房于藏历12月就开始了,且厨房是一定要重点打扫,因为那里是放置全家食物的地方。农历新年,人们要供奉祖先和神仙,而金字塔型,两头项上插有几根青穗,中间插上一朵花或酥油制的花,象征吉祥。此外,家家户户还要炸“卡赛”(一种油炸食品)。

  新春佳节前,汉族有贴春联和窗花的习俗,以表达吉祥、美好的愿望。而藏族也保持着换“香布”(“藏式门帘”)和挂经幡的传统。经幡,也称“经幡树”,是将五彩经幡缝在树枝上,把经幡树插在屋顶上,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藏历新年年货(来源:新华网)

  经幡(来源:本网)

  大年三十

  除夕夜,内地北方地区都吃饺子,因新年旧年交在子时,故名为“交子”,取其谐音称为“饺子”,另因其形似元宝,预示着来年财源滚滚、喜庆团圆。在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等等。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有的地方是三十)晚,也有一种食品家家都要吃,那就是“古突”。“古”即九,这里指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种面疙瘩粥,以示除旧迎新。突巴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币,代表“心肠硬”、“刀子嘴”、“心肠软”、“黑心肠”、“发大财”。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即时吐出,引得众人大笑,增添除夕欢乐气氛。

  藏历新年美食“古突”(来源:网络)

  饭后,家家户户去举行驱鬼仪式。由家中的成年男子端着鬼食盆在前面奔跑,举着火把的人在后面紧追,直到鬼食盆被摔烂在熊熊燃烧的青稞秸堆里。然后,全家人一起聊天、畅饮青稞酒、放鞭炮,迎接新年。

  藏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开始往柜子或桌子上叠放各式油炸面果子、干果、盐巴、酥油、砖茶、冰糖、人参果饭等以表庆祝的节供,做好第二天新年的准备。现在,与内地家家户户看春晚一样,藏族地区还可以观看藏历新年电视晚会。

  大年初一

  按照春节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之后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互道“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同样,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接下来开始喝头天做好的热青稞酒。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汉族风俗是这一天出嫁的女儿携夫婿要回娘家。而藏历新年的第二天,亲友也开始互相拜年。节日期间城乡各地有藏戏表演,还有跳锅庄、拔河、跑马射箭等一系列娱乐活动。

  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初四,汉族风俗是走亲戚、逛庙会,而藏族初三主要是敬奉“屋脊神”。人们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树插在上面,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藏历初四至二十四,拉萨都要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这是藏传佛教界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

  初五

  大年初五,内地都会吃饺子,放鞭炮,俗称“破五”,汉族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藏历初五时,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家人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喝酒、唱歌。与内地农村的按传统习俗一致,庆祝藏历新年也要十五天。

  藏历新年的“开犁礼”(来源:新华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藏区的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宗教,年节活动等方面的方便,与汉历春节同时进行节庆活动,而汉藏年俗也日益相互融合,年的“双节”共庆为藏区的新年增添了更为浓厚的年味。(中国西藏网 文/刘艳苓)

  拉萨街头的藏文春联(来源:网络)

(责编: 吴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