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小香港”:樟木口岸贸易完全中断
新华社西藏吉隆4月30日电 题:雪域高原“小香港”:樟木口岸贸易完全中断
新华社记者
尼泊尔强烈地震导致中国西藏与尼泊尔边境上的樟木、吉隆两个口岸贸易中断,方兴未艾的中尼边境贸易遭受重创。
两处口岸所在的樟木镇和吉隆镇都是地震中中国境内灾情最严重的地区。震后,两地部分受灾民众转移,茶马古道上曾经的边贸重镇遭受沉重打击。而尼方口岸一侧受灾更加严重,边检站、海关等场所损毁严重,预计短期内难以恢复。
30日,驻樟木友谊桥边防检查站出境科代理教导员徐阳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樟木口岸贸易完全中断。
樟木,藏语意为“邻近的口岸”,东、西、南与尼泊尔接壤,距尼首都加德满都仅120公里。中国约90%的对尼贸易都在这座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镇进行,出口主要为日用百货、电子产品、服装鞋帽,进口为尼方的手工艺品、佛具等。
53岁的甘肃天水商人贾杜生刚刚从樟木转移到日喀则市拉孜县受灾民众安置点。他在樟木做了十几年电器、日用百货生意,顾客主要是从樟木口岸前来采购的尼泊尔商人。
贾杜生回忆,地震前,被称为雪域高原“小香港”的樟木到处是开放的气息,店铺招牌大多用汉、藏、英三种文字书写,西方游客、尼泊尔商人随处可见。
“等安全了,我还要回樟木。”帐篷里的贾杜生语气坚定,“那里毕竟有积攒了十几年的家底,30多万的货物还在仓库里,哪能说不要就不要啊!”
数据显示,近年来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猛,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16亿美元。震前,樟木日均出入境车辆150多辆次。樟木的街道上停满了色彩斑斓的尼泊尔大货车,常有货车彻夜排队,等待通关。
精明的河南商人李德荣在尼泊尔经营一家农场,将生产的蔬菜、水果运回樟木销售,价格能比内地低20%。
“七天送一次菜,两三吨的蔬菜很快就能卖完,利润能有1500元。”他说。在樟木做生意八年来,他发现这里的商人越来越多,浙江人、福建人、四川人,哪里的人都有。
李德荣说,中尼商人相处融洽,不少尼泊尔货车车身上都用汉语写着“我们喜欢中尼友谊”。
“希望樟木赶紧好起来,这个月芒果已经上市,七月又要上葡萄,没有口岸,生意没法做。”他说。
中尼陆路贸易的另一口岸吉隆口岸同样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截至30日,受泥石流、塌方影响,从吉隆镇至吉隆口岸的道路仍未抢通。
吉隆边检站业务一科政治教导员陈弋说,吉隆口岸目前网络、电力中断。
坚守在口岸的边检站监护中队队长王忠祥30日通过电话告诉新华社记者,泥石流和山体塌方已将口岸尼方一侧的移民局、海关等办公场所夷为平地。
吉隆口岸曾是中尼间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后因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等原因日益萧条。去年,中国吉隆—尼泊尔热索瓦双边性口岸正式开通运行,吉隆本有望重现昔日繁荣。
在吉隆口岸附近开拉面店的甘肃人马万民说,地震发生时,自己的新店开张一个礼拜,口岸附近人气足,生意好做,四张桌子的小店,一天利润能有200元。
“等路修好了,我还想回口岸,生意一定能越做越好。”他在吉隆镇上的地震灾民安置点告诉新华社记者。
今年是中尼建交60周年。拉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西藏对尼贸易总值超100亿元人民币,占西藏外贸总值的91%以上。尼泊尔自2006年以来连续9年保持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新华社记者:桂涛边巴次仁 王军 张京品 魏圣曜 坚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