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人家]高原守望者

06.02.2017  17:35

  2013年夏,我们在高原采访鼠疫防控队员,原以为这是一群不羁洒脱爱自由的康巴汉子,哪里知道家才是他们内心最温柔幸福的牵绊。——杨 叶

  
开展鼠疫防控工作

        湛蓝的天空中,白云自由舒卷,流水潺潺,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牛羊和牧人的帐篷点缀在这如画的天地间。这里是甘孜州的巴塘县。在海拔4600多米的海子山草地上,随着巴塘县疾控中心鼠疫防控队员的口哨声,一群小动物从青草和野花丛中探出了头,草原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这种动物叫做旱獭。在平地草原和高山草甸,时常都可以见到它们的洞穴。别看这小东西胖胖憨憨挺可爱,却和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鼠疫密切相关,威胁着高原群众宁静的生活。

  鼠防队员们的工作就是采集旱獭标本,并检测跳蚤身上是否携带鼠疫杆菌。由于长年和这些小家伙打交道,旱獭的生活习性,鼠防队员们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还练就了一门拿手绝活,那就是开头跟我们展示的吹口哨和旱獭打招呼。

  此时,草地上的白色牛骨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野外,遇到不明死因的动物,队员们都会十分警惕,他们必须时刻监测动物间是否发生了鼠疫,并判断这一地区的鼠疫流行强度,所以他们必须将骨头用生物安全箱严密包装,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开展鼠疫防控工作

  今天的工作任务还很重,队员们发现,昨天还空荡荡的草原一夜之间搭起了好多帐篷。当牧民们赶着牛羊随水草迁移到这片遍布旱獭洞的草原时,对鼠疫知识的宣传又成为鼠防队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甘孜州牧民居住极为分散,为了将鼠疫防治知识送到牧民身边,鼠防队员们常常需要跋山涉水走上很长时间。有路的地方他们就开车去,没有路就只能骑马、走路去。四五千米的高原,常常说话就变天,遇到下雨还好,要是冰雹,连个躲的地方都找不到。路旁就是悬崖峭壁,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入谷底。

  挨家挨户讲解完鼠疫防治知识,临走了,藏族阿叔拉住他们让给瞧瞧病。队员扎西多吉告诉我们,在高原,牧民们看个病得去很远的镇上,小病小痛常拖着,所以看见穿白衣服的他们登门,就把他们当成了医生。

  在鼠防队员的包里总揣着这样那样的常用药,遇到牧民们需要,他们像变戏法一样就掏出来了。这是队员们自己花钱买的,虽然没人要求他们这样,虽然他们每月也只拿着微薄的薪水。

  结束这些工作,已是下午两点多,队员们这才有时间吃饭了,每人一碗泡面,吃得乐呵呵的。对他们来说,在野外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已经算不错了。


为牧民讲授卫生知识

  旱獭每年四、五月牧草发芽时出蛰,要到十月以后才进洞冬眠。因为要对旱獭进行监测,鼠防队的队员们每年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山区。高寒缺氧、高强度的工作、饮食作息不规律一天天、一年年静悄悄地吞噬着他们的健康。“浑身都是病,到体检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去。”

  因为常年在外,鼠防队的队员没有多的时间跟家里人相处,更谈不上照顾,在这些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康巴汉子心里,每人都有一份对孩子和家人的歉疚,每人都有一份有家难回的辛酸。

  有次扎西满心欢喜回到家,儿子的一句“爸爸你臭得很,不要再回来了”让他流下了眼泪,“可不是吗?皮肤黢黑,没刮胡子,像常年在外放牛的样。”

  队员扎西邓珠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夜晚,在外工作已经几个月的他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父亲病危,速回。可是鼠疫监测工作正在最紧要的关头,少一个人工作进度都会受到影响,他含泪留了下来。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心想这天怎么老也不亮。

  当父母渐渐老去,我们不在身边;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无法陪伴。这是所有的鼠防队员必须面对的残忍而锥心的现实。静静坐在一旁聆听队友心事的仁青旺吉,偷偷流下了泪水。干上鼠疫防控这工作后,他已经三年没回家看过父母了。他不知道远方的母亲头发又白了多少,背又佝偻了多少。临别时母亲流着泪,拉着他的手说:实在不行,咱不要这工作了。“但干了这行,我心甘情愿。”

  工作之余,队员们爱唱歌,沙哑的嗓音雄浑的底气,很有高原上康巴汉子的范儿。我们本以为鼠防队员们爱《康巴汉子》歌词所说“自由飞翔,让女人恨我”的洒脱,他们摇头说不是,家是他们洗去风尘和疲惫的地方,是他们最幸福的牵绊,是他们心中最最歉疚的所在。 

  “雪莲花盛开的时候,云儿停下了游走,我在你身后藏不起眼眸,我愿为你一生守候……”他们说这歌是献给草原的,也是献给亲人的,感谢他们的理解,感谢他们的爱。(文/杨叶 专供中国西藏网)

(责编: 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