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的教育 牵动着习近平的心

14.10.2016  19:36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200余名学员进行座谈时,追忆了自己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前往西藏考察福建省对口援建那曲时的所见所闻。他说,西藏那曲生态恶劣,种不活一棵树。当地实行奖励,“谁种活一棵树,先是几千块钱奖励,我去那年已经涨到十万块钱,但是还没有人拿到这个奖金”。图为2015年驻藏官兵与水泥树合影。(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西藏,种树是大事,树人更是涉及“根本”的大事。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教师进藏支教”。图为藏族学生领取学习用品。(图片来源:新华网) 

  对口援藏在我国已走过了20余载。从今年开始,国家会每年选派800名教师对口支援西藏20所中小学,即“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在援藏教师身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祖凤国就是其中之一。图为援藏教师搭乘航班奔赴拉萨。(图片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年近50岁的祖凤国来自天津大学附小,是教育部首批派遣的援藏教师之一,今年年初赴拉萨市实验小学分校支教。尽管时隔近一年才与家人团聚,此次国庆回家期间,他心中仍时刻惦记着他的藏族学生们。图为祖凤国在讲课。(图片来源:自人民网) 

  祖老师买了两大兜的天津特产,包括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天津风光明信片等等。他一边挑一边说:“麻花是给白玛的,他可喜欢吃小吃了。这是给小卓玛的,她没见过摩天轮。我们班格桑梅朵同学特别喜欢画画,但由于家里困难买不起画笔,这次我一定要多给她带点回去。”图为工人制作天津大麻花。(图片来源:人民网) 

  李由是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国庆假期,他忙着组织朋友购买、募捐御寒衣物。他说:“国庆节过后,西藏就很冷了,我曾经支教过的日喀则面达乡中心小学,每到冬天,因为没有集中供暖,孩子们有时会冻得打哆嗦,这次国庆假期,我希望能尽快筹集到足够的御寒衣物给他们寄过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图为藏族学生在宿舍。(图片来源:新华网) 

  今年7月,一句“老师,你别走”,让本已在西藏支教期满的四川教师王青松动摇了。然而,妻子在乡下上班,每周才能回家一次,6岁的孩子需要他回家照顾,年近古稀的老父亲还在老家务农,让王青松很是担心。经过深思熟虑和“软磨硬缠”,王青松终于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决定再留任两年。图为藏族学生在宿舍。(图片来源:中国教育网) 

  援藏的辛苦有时常人难以体会,2001年5月,上海市选派的第三批50名援藏干部中,时任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尹弘担任联络组组长。报道称,2002年,从西藏赶回上海的尹弘让熟人大吃一惊。过去脸庞白皙、头发乌黑的他,变得头发斑白,39岁的人,看上去老了10岁。图右一为尹弘。(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习近平曾说:“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些援藏教师远离家乡和亲人,克服种种困难,用实际行动发扬着“老西藏精神”,践行着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雪域高原的“百年树人”工程默默奉献和坚守。图为习近平2011年在西藏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西藏网 文李艳)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