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眼中的世界和世界眼中的达赖

30.12.2015  12:37


习近平访英

  中国西藏网讯 “政治和尚”达赖喇嘛非常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藏独事业”。但是,快速变化的2015年似乎令达赖很不适应,以至于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怒了,质问西方 “钱、钱、钱,道德到底去了哪儿?”

  达赖喇嘛并没有抓住事情的实质,历史上,邓小平早就说:“根本的问题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与不对要用这个标准来判断”,而不是“钱”的问题。即使是背后的金主美国和达赖栖身的印度都承认这一点,只有他自己还没清楚世界的看法。2015,全世界都在默默回避这位如今影响力日衰的宗教人物。

  进入2015年,英美等国对达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趋冷之势,访美受挫的达赖也只能以“身体不佳”为理由回到达兰萨拉。尽管美国国会仍然惯性批准了对“流亡藏人”的资金援助,但已经有议员明确表示质疑这笔钱“没有被妥善使用”。

 
几十年过去了,达兰萨拉街头脏乱依旧

  《纽约时报》刊文 达赖是政治谈判者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刊发长篇连载文章,多角度透视了1959年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的一生。文章认为,就算同意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的观点,认为达赖喇嘛“是认真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政治谈判者,他是失败的。

  12月7日至14日,《纽约时报》忽然连续发文报道达赖喇嘛,记叙了达赖日益颓废的精神状态、西方世界对他的日益冷淡以及身边家人间(尤其是其弟弟丹增曲杰)的矛盾等。《暮色缭绕下的达赖喇嘛》的作者认为,这并非是西媒首次唱衰达赖。事实上,原来对达赖喇嘛推崇备至的西方媒体,也开始对其唱起了挽歌。“暮年的偶像”、“肉体与精神的流亡”、“两个身份 ”、“独立还是自治”、“名存实亡?”、“自愿的终结”、 “达赖喇嘛在自己的后西藏生活中成为一名环球流浪者”, 种种标签和描述似乎在告诉这个世界:也许是时候让这位“尊者”真正退休了。

  美国媒体刊登了达赖的一些细节

  据美媒报道,达赖喇嘛201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面对4,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发表演讲时说,幸福的秘诀就是钱和性。在休息室里,他指着墙上的裸体女郎告诉一个年轻人:“请欣赏”。而不久前,一位美国女子向媒体披露,达赖年轻时曾和自己的母亲约会,而且一再要求“再见面”。


台湾民众反对达赖到台,让其“滚回印度”。 来源:台海网

  达赖向伊斯兰国发出暧昧信息

  日前,达赖在印度班加罗尔接受意大利时报专访时谈及“伊斯兰国”问题,表示,该组织用褊狭伤害了伊斯兰教,但有必要与IS对话,倾听、理解、尊重他们,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12月9日,日本媒体对达赖这一言论进行了相关报道,日本网友的反应很有 “杀伤力”。

  网友右利き说,那请达赖先生一定要成为对话的桥梁,如果不能,就不要做这样不负责任的发言。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可能进行对话。

  网友p964说,伊斯兰国是和平的宗教?您老人家是IS的同谋吧?到底是怎样的脑回路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啊?

  网友Silk tree说,既然这样,就请达赖喇嘛先生一定要作为与IS对话的主导,向其提出停战申请?怎么样?

  今年,达赖看世界的角度依然没有变化,但世界看达赖的视角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达赖在西方影响力日渐微弱,以致每次出访都可以用“艰难”形容。

  2012年5月,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达赖的见面惹得中国“黑脸”,两国关系降到“冰点”。而在2015年达赖再次发出会面请求时,同是卡梅伦没有再有任何反应。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达赖本想通过今年10月在美“传法活动”扩大声望并与美国政界要员见面。但恰逢习近平访美,于是美方让他“赶紧回达兰萨拉吃饭!”。这种中途折返的尴尬和羞辱难以对外言明,只好以“遵医嘱休息”的名义提前回到印度。

  2015年2月,达赖喇嘛再次前往丹麦进行为期两日的访问,欲见丹麦领导人被拒。

  达赖在2009年、2011年和2014年遭到同一个国家南非拒签的时候,其实是国际社会态度变化的一个缩影。个中变化,非智者不可明了。

  在习近平访英时,达赖集团曾把“查尔斯不出席国宴”解读为“力挺达赖”,而真实情况则是查尔斯只是想与习近平进行更加亲密的“面对面”对话而已。

    
10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参观,并走进农户沈自根家中。中新社记者 富田摄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之前,境外“藏独”、“疆独”及伪人权组织“大赦国际”联名上书,要求其向中国提出人权问题,但是默克尔却选择了其他话题,以提振国内经济。

  当达赖还没有明白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今年错过了与很多国家政要见面“磋商”的机会时,2016 年来了。

  年过八旬的达赖喇嘛,不知何时可以明白伟人邓小平的意思。明年,还是后年。 (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责编: 赵钊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