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子]我做了尼木县第一台手术

26.09.2014  12:00

  编者按:在最近召开的对口援藏20年电视电话会,中央强调,对口援藏工作是长期的政治任务。对援藏干部双重实行管理,并强调要做好援藏干部人才返回内地后的工作安排。援藏,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舒适的家庭,体味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本网将推出[西藏日子]系列,由援藏人亲身讲述自己在西藏的真实故事。

      2013年7月9日,我作为北京援藏医疗队的一员怀着忐忑的心情跟随其他75名援藏干部来到了西藏。

  当我们一行到达西藏贡嘎机场,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我们都惊呆了:透明的天空、触手可及的白云、延绵不绝的群山,一切就像在画中一样。之后又看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神秘的雪山圣湖、云雾缭绕的神寺仙庙、到处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转着经筒的藏族同胞,这一切都让人感叹她的神圣和美。

  我们海淀来的三个医生被分配到尼木县人民医院。尼木县位于拉萨市区西南方14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县域面积约3275.8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多人,县城很小,十几分钟就能走到头。

  刚到县医院,我看到的是一片新景象:新盖的住院大楼,新的手术床、未拆封的婴儿床,硬件措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医院正处在百废待兴之时。根据安排,我被分到了医院妇产科。

  妇产科是一个单独科室,共有25张床位,以产科病人为主,主要来自农牧区。病区有6个大夫,护士5个,没有助产士,大夫在这也管平产接生,每月分娩量是四五十人。

  据了解,过去当地的孕产妇死亡、死胎及死产的发生机率很高,以往有高危孕产妇和难产的就转拉萨。科里的大夫们告诉我,她们特别迫切开展剖宫产手术,因为从尼木转一个病人到拉萨车程就需要2个多小时,紧急情况时根本来不及,风险很大。但因为各种软件原因(如手术室麻醉师、护士的配备,手术器械等不完善),手术室一直未开。

  记得刚到医院报到时,院长就说:“李老师,就等你们来开手术室了!”。建手术室,成了我到尼木的第一项主要任务。

  在这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他们确实需要我们,需要帮助提高这里的医疗技术。记得我刚来时,遇到了一例宫外孕患者。而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这位或者差点被当做是盆腔炎治疗。事后,主管医师说:“我们这都好多年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了,谢谢老师,要不是因为您有可能就会出事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值得欣慰的是,当地医生在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都进步很快:他们救活过濒死的新生儿,帮助筹备手术室并开展了县里十年以来第一台剖宫产手术,等等。到目前为止,共手术63台,包括各种急诊手术。

  记得刚开展手术那会,因为所有都是从零开始,必须手把手教,从术前的准备、护理,术中的患者的体位、消毒、穿脱手术衣、无菌操作、手术步骤,术后的用药、护理等等。面对术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所适从的助手、从来没有护理过手术病人的护士、以及经验不足的麻醉师,一台手术从麻醉到手术结束2-3小时是常有的事。

  经过大半年的培养和磨合,现已培训出一支手术队伍,现他们本院大夫能单独完成部分手术了。因为开展了手术,帮助本院大夫对高危病人的诊治,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到目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县医院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及高危病人转诊率也较前明显下降。

  在西藏工作,受到的最高礼遇就是来自病人的认可和感谢。当康复出院的病人献上哈达时,我心里总是特别温暖、特别满足。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例剖宫产病人。患者是一名经产妇(第五胎),血压最高170/120mmHg,尿蛋白(++),给予解痉降压治疗后无好转,建议剖宫产。当时这是县里的第一台手术,患者也在犹豫着要不要转拉萨治疗。

  患者家属去找的喇嘛算命,说能在县医院做手术,可患者本人却有顾虑。我去看望病人时,因为语言不通,也没法交流。看到她脖子上挂了一个佛像,就对着她的佛像对她做了一个保佑的手势。患者明白后笑了,也因此放下了思想包袱,同意手术并签了字。

  庆幸的是,手术很顺利地完成了。十多天后患者康复出院时,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示敬意。

  与在北京一样,在西藏也要随时待命;而与北京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那么多的便利条件。

  好多次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电话铃响了,科里的电话,“李老师,您过来看一下这个病人”,打着手电(这边的路灯大多不亮,偶尔有个亮的还若隐若现,路上到处是休憩的狗,远处还不停的有狗在狂吠),一路小跑去的医院(一半是因为着急一半是因为害怕)。

  我们参加县医院组织的多次下乡义诊活动,去的都是县里最偏远、海拔高、就诊不方便的地区,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记得有一次驱车2个多小时去的海拔4800米的一个乡,当时乡医握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因海拔高,路难走,以前从来没有援藏医生来过这里,你们是第一批,谢谢你们。其实我们的援友在车上还吸着氧,那一刻,我自己都觉得我们好“”呀,哈哈。

  可能是因为缺氧的原因,这里的生活节奏慢,但能让我在大都市里一颗浮躁的心平复下来,让我能更好的思考、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在这里的让我感到高兴是因为我能实实在在的为藏族同胞们做一些事,尽最大努力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除了在医疗上尽我最大的能力提高县医院医疗水平、给予当地干部群众医疗便利外,本着维稳、团结当地群众的目的来到西藏,我一直没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和当地的干部群众,特别是藏族同胞搞好团结,和县里一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现在他们见到我们时总是热情的打招呼,这里虽然缺氧但不缺感情,虽然天冷但心是暖的。我希望用实际行动为西藏的稳定尽一份力。

  在这一年的援藏生活中我经历了很多人和事,使我开阔了视野,历练了能力、净化了心灵、升华了精神,也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愿意为之奉献。在这里我也很欣慰自己是北京援藏团队的一员、是第六支部的一员,因为有援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走到今天,一年的援藏生活就将结束,让我们好好珍惜的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日子,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