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党中央科学发展政策理论下奔小康

08.10.2015  12:07

    

    新常态下奔小康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发展政策理论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 如何推动科学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我们党的科学发展理论,描绘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如果说,全面小康是一幅绚丽的图景,科学发展就是描摹这幅图景的画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的基本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落实 新常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不断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春风吹过千山绿。从三江大地到雅砻河谷,从羌塘草原到狮泉河畔,“小康”这个古老的名词,正在万里雪域高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铺展成真实而美好的科学发展图景。

    科学发展看基础

    ——精准扶贫,广开致富路,让西藏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农牧民过上了现代生活

    “富民兴藏,就是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 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西部边疆地区,农牧民占全区总人口八成以上;同时,西藏又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根据国家划定的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2010年底西藏贫困人口为83.3万人,占西藏农牧区总人口三成多。

    没有农牧区、农牧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坚持把提升农牧业基础地位放在重中之重,大力 发展农牧业生产,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提高产业经营收入,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建立“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 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2014年,西藏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搭建了精准扶贫的平台。

    2000年,拉萨市城关区拉琼等43户群众作为色拉寺的勤杂人员退休后,户口落入城关区仁钦蔡村,生活来源常年没有保障。2012年,拉萨市城关区积极推 行“党支部+能人+贫困户”扶贫模式,仁钦蔡村党支部成立了扶贫洗车场、扶贫出租房、扶贫超市等扶贫经济实体,请村里的致富能手经营管理。“除了1年1万 多元的工资,还能分红近5000元。”拉琼说。在扶贫经济实体的帮扶下,拉琼等43户贫困户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自2011年以来,自治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97亿元,年均减贫10余万人。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区贫困人口已从2010年底的83.3万人减 少到2014年的约32.7万人,扶贫对象占农牧区总人口的比例由2013年的18.73%减少到13.63%,4年减少贫困人口50多万人,贫困地区群 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