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0.09.2015  10:50

    西藏传统唐卡艺术从起源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为供奉两位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分别 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其中,尼泊尔的绘塑大师们创作了大昭寺内的千手千眼观音圣像等造像和壁画,吐蕃艺术家则绘制了有关藏族历史、神话传说、天文历算等 题材的壁画。由此,佛教艺术开始随佛教一道传入西藏,随着人们对佛教信仰日益虔诚,佛教造像艺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最初,西藏的绘塑艺术家们只能跟着尼泊尔艺术家学习。正如工珠·云登加措所说:“从尼泊尔画派到齐乌岗巴、勉唐、钦孜再到三扎西的嘎赤派,雕塑艺术的技艺也逐渐高超。

    意为:从最初的尼泊尔画风到13世纪时由山南亚堆齐乌岗巴创立了齐乌岗巴画派;15世纪时,山南洛扎勉拉顿珠创立了勉唐画派,同时,山南地区贡嘎岗堆钦孜钦莫创立了钦孜画派;16世纪初,以南卡扎西为主的三扎西又创立了嘎玛嘎赤画派。

    因此,西藏传统唐卡艺术主要有五大画派,其背后均有相关的历史、造像量度的理论著作,对西藏传统唐卡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17世纪中叶,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由第巴索朗绕旦主持修建布达拉宫,3年之后完成布达拉宫白宫的建设。五世达赖圆寂后的8年之后,即1690年,第 司·桑吉加措主持布达拉宫以红宫为主体及附属建筑的修建。当时,洛扎·丹增诺布作为乌钦(首席画师)领头负责壁画、唐卡、建筑彩绘的绘制。之后,这些以勉 唐画派画师为主的画师们集中在一起成立了“索琼”绘画组织,他们主要来自洛扎和艾地。

    后来,艾地就像一个传统艺术之乡,传承有绘画、雕塑、石刻、书法、金属工艺等艺术。因此,艾地又有“传统文化之源”的美誉,闻名西藏。

    “索琼”则逐渐演变为噶厦地方政府下属的绘画机构。但凡有关绘画类的事务和工作,无论大小都由索琼来承担和负责。

    本人的家族也是来自艾地的绘画世家,名为“卡朵”。家族中祖父、父亲等均在“索琼”内供职。

    本人的祖父次仁久吴是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随身画师,在“索琼”内任乌钦(系当时最高职称)。1904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经蒙古前往京城北京时,次仁久吴曾随行记录沿途重要事迹。

    1909年,次仁久吴主持绘制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殿堂内的壁画,这些壁画如今还能见到。

    本人的父亲格桑罗布是嘎厦地方政府的设计大师,任仲多职称(当时这一领域的最高职称),曾设计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藏币100两和25两纸币,现在这些作品大家都还能看到。

    本人一家四代都是唐卡绘画的工作者。祖父以绘制壁画为主,父亲以工艺美术设计为主,本人主要从事绘画教育工作,儿子旦增平措主要致力于唐卡文化推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西藏也像祖国的其他地方一样,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