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半个世纪西藏民主的脚步声

23.01.2015  12:46

    新华社拉萨1月22日电 题:聆听半个世纪西藏民主的脚步声——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实施50年

    新华社记者

    22日,为期五天的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拉萨落幕。来自西藏各地的385名人大代表共提交322条建议,为“十二五”最后一年成功收官和“十三五”的规划开启建言献策。

    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正式确立。从此,西藏人民进入了一个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西藏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人民当家作主的50年

    22日15时45分,来自西藏各地的381名人大代表全体举手表决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参加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共提交322项建议,为西藏“十二五”最后一年成功收官和“十三五”的规划建言献策。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隆重召开,来自全区各地的293名代表(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在投票箱中投下了神圣的一票,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的全面建立。从此,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大翻身农奴享有了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69岁的藏族老人巴桑罗布对人大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父亲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至今巴桑罗布还保留着父亲的代表证。1992年巴桑罗布进入人大工作直到成为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后退休。

    巴桑罗布说:“过去,我不过是一个苦命的农奴的后代,在共产党领导下成为国家的干部,参与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管理,参与自治区重大事项的审议。我深深体会到西藏新旧社会两重天!

    1965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的确立,旧西藏的所有“法典”被宣告彻底废除,百万昔日的农奴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据统计,截至目前,西藏74个县(市、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82%,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主席、政协主席、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均由藏族干部担任。拥有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的现任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就是一名来自西藏察隅县的农牧民后代。

    为了使区内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自治区政府依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批准建立了门巴、珞巴等民族乡。这些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及西藏各级人大中均有自己的代表。

    “宪法赋予了我们当家作主的权利,能为珞巴族群众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我非常自豪和高兴。”全国人大代表白玛曲珍是墨脱县德兴乡巴登则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代表3年来,她的7份有关家乡建设和民生发展的建议都得到了回应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