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62年进藏老兵洪涛:向老兵们学习,就从捡牛粪开始

06.08.2017  05:43

   编者按:在八一建军节90周年之际,中国西藏网记者独家专访1962年参军进藏,亲身经历对印自卫反击战,并长期驻藏的老兵洪涛,让我们一起聆听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何投笔从戎,在西藏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历练成长的故事。

  茫茫雪域高原,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争,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1962年投笔从戎进藏参加中印边境反击战的老西藏洪涛继续给我们讲述汉藏情谊的故事。

  见证汉藏情谊: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藏族群众的支持

  “在整个中印边境反击战中,部队打到哪里,那些支前的藏族同胞们就出现在哪里。他们不怕牺牲,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将弹药和给养及时运送给作战部队。”洪涛陷入回忆,那些曾经的亲身经历又浮现眼前。

  “在我们接到运送炮弹至麻玛山顶炮兵阵地的指令后,除了我们的军队,还有藏族老乡们加入进来。我说过,120迫击炮的炮弹一发就重达21公斤,那些身体较壮的藏族同胞们一个人扛着两发、甚至是三发炮弹往山上运。不仅如此,这些藏族老乡们在运送炮弹的山道上,只要看见哪个战士有困难都会主动帮助,不是帮着抬一抬,就是奋力托一下。我是个新兵,昨天才补入战斗部队,烧也没全退,所以运送炮弹时,班长照顾我只让我背炮弹箱,一个空箱子和两发炮弹的引信也有近十五、六公斤。攀爬在山路上,就常常被爬上来的老乡们托起我后背的弹药箱爬上一小段山路。战斗打响后,又会看见老乡们几个人一组抬着担架往山下送伤员。在下山坡度太陡的地方,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前面的老乡都要双手高高举起担架,后面的老乡则要全蹲下来或深深地弯下腰抬着担架往山下一步一步地滑着走才能保持担架平稳。每当见到这样的场面大家都会感动不已,情不自禁地竖起拇指称赞他们。”

  
△1963年藏南反击战后出演活报剧《一个印度俘虏兵》。  图片由洪涛提供

  洪涛表示:“在这次反击战中,藏族同胞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汉藏兄弟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也再次印证了中印反击战的胜利离不开藏族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帮助。”

  连队锻炼:住寺庙,捡牛粪,砍荆棘,感受西藏生活

  战争结束后,军区指示洪涛等这批北京兵留在连队继续锻炼,提出与战士们同生活、共训练,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对人民军队的认识,学习战士们的革命胸怀和淳朴的阶级感情的要求。

  洪涛没想到的是,认知中的正规营房变成了曲水半山上一座废弃的喇嘛庙。“我们做梦都想不到,军营就是寺庙,睡觉时与佛像为伴”,他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我所在的)九连一、二排住在大殿的一层,我们三排就住在殿堂第二层周边的过道上。每人在地上占一块约一米宽、两米长的地儿,铺上一层青稞麦秸加一块毡垫,毡垫上铺好白床单,再与其他战士的床位对齐,放上豆腐块似的军被,这就是睡觉的床了。过道四周围着护栏,护栏外就是殿堂中央供奉的一尊佛像,我清晰地记着,大佛微闭双眼,右手微微举起,手掌向上,安详地坐在高高的龛台上。我睡觉的位置就在护栏边上,距佛像的头部和手都很近,躺在床上一侧身,就看到佛像的手和脸。”

  
△与战友合影,中为洪涛  图片由洪涛提供

  “连队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更是既陌生又新鲜。”说起这话,洪涛一脸“你绝对想象不到”的表情,对记者说,“我们的驻地周围寸草不生,满眼所见不是石头就是一丛丛长满硬刺的荆棘。我们和当地的藏族老乡们一样靠砍荆棘、捡牛粪当柴火来烧水做饭。我们这些北京长大的孩子不要说会干这些事儿了,连见都没有见过。每天训练结束,连队所有人员都要捡一筐牛粪或砍一窝带刺的荆棘带回驻地。第一次捡牛粪时,看着地上还冒着热气的湿牛粪,还正在做‘捡还是不捡’的思想斗争呢,谁知身旁的老战士动作极快,三下两下就把这摊热牛粪捧进我的筐里。瞬间发生的这一切对我的触动真是太大了。在这摊牛粪面前,我看到了自己和战士们思想上的差距,看来向老兵们学习,先从捡牛粪开始。”

  几个月的连队锻炼转瞬之间就过去了,但是对经过了战火洗礼的年轻战士们来说,这段经历是那么深刻,不仅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更加深刻认识到为什么要以老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光辉业绩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担当,在思想上查差距,在行动中找不足,更加坚定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老十八军挺进西藏边防时的老西藏精神。

  洪涛说,“转业回到北京以后,同学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但始终以老西藏精神严格要求自己,鼓舞自己,几十年来,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继续成长,早已成为我们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敬请持续关注中国西藏网进藏老兵讲建设西藏的故事。(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责编: 苏文彦 胡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北京建藏援藏协会举办庆祝建军90周年暨十八军进军西藏67周年座谈会
中国西藏网讯 “我们和十八军同岁,我们和西藏军区同岁。常常,我们在梦中思念曾经哺育过我们的藏族阿妈;常常,我们在梦中思念离世在天堂里的父辈。我们是老十八军的子弟,我们早就铸就了坚强;我们是老西藏人的后代,我们早就锻造了无畏.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