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竹子“编”出新生活:探访门巴族村落巴登村

21.09.2014  11:00

  新华社拉萨9月21日电(记者张京品)“全村27户人家都在做竹编,村里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家里的冰箱、洗衣机也多了起来。”巴登村党支部书记新生说。

  巴登,门巴语意思是“直直的藤竹”,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背崩乡,是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一个村落。编竹器,曾是当地门巴族制作生活用具的“绝活儿”,如今成为人们收入的重要来源,还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门巴族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珞渝地区,约70%生活在墨脱县。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但地处山顶的巴登村,通往外界依然只有一条蜿蜒在深山老林里的羊肠小道。

  记者日前从墨脱县城出发,经过1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通往巴登村的山脚下。在向导的带领下,行走在只有1至2米宽的小路上,经过约3个半小时的徒步,才到达这个村。

  村里的房子是清一色的木屋。由于当地气候潮湿,木屋多是上下层结构,底层四面或敞开,或用石头堆垒,供饲养家畜。上层为住室,外侧有走廊,一架用粗大的圆木砍凿成的木梯将底层与走廊连接起来。走廊里晾晒着辣椒、玉米、鸡爪骨等。村民桑阿曲扎正在宽大的走廊里编竹筐。

  村民仁青家里有5口人,除了大人,孩子们也帮忙编竹器。他说,门巴族的竹编原料主要是一种叫“达巴”的竹子,这种竹子韧性好、色泽光亮,编出来的竹器可用上数十年。每年的12月到1月,仁青都要和村里的人到6公里之外的“修古都旺”(门巴语:纸山沟)砍伐“达巴”。这些竹子被背回村里,经过剥皮、晾晒、泡水等工序后,用来编制竹器。

  如今,除了传统的背篓、首饰盒等,村民们设计了很多新产品,有竹垫子、竹椅子、竹沙发等,还将具有门巴特色的图案编到竹器中。去年,村民索朗平措靠竹编技艺参加了西藏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

  “现在这些竹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五年前50元左右的小筐,现在要100元多了。”巴登村村民卫国,如今在墨脱县城经营一家店面,专门卖门巴竹器。他说,去年墨脱公路通车后,竹编的销售增加了近一半。

  卫国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不通公路,所有的竹编制品都是村民背下山来,有了收入后,再把电器等现代用品背回村里。

  太阳能公共淋浴,唯一的商店里出售着洗发水、沐浴露……巴登村里,这些现代元素受到村民的追捧。沿着木梯,走进村民色格卓玛家里,30多平方米的木屋里,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器格外显眼,木板墙壁上张贴着明星海报,和屋里摆放着的竹器相得益彰。

  看着村民刚刚背上来的水管,新生说,村里准备修自来水系统。“竹编带来了大量收入,村里的生活改善了许多,村民都开始拼命编制,一些竹编出现了粗糙的毛病。在政府引导下,大家认识到传统竹编的精细技艺才是宝贵的,丢掉了那些,我们不仅会丢掉传统,还将失去追赶现代的资本。”新生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