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充裕、秩序平稳——西藏桑珠孜区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日喀则5月10日电(记者普布扎西 张宸)太阳顺着山涧晒下来,风吹的帐篷前的红旗唰唰作响。日前,记者来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实地感受到安置转移点内物资充裕,安置点秩序平稳。
尼泊尔地震后,为更好安置受灾群众,当地在西藏聂拉木、吉隆、拉孜等县和桑珠孜区设立了156个安置点,近6.4万余名撤离转移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伤病能医。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安置点。在安置点入口处,樟木村村民阿旺德吉刚刚吃过午饭,正在晒太阳。29日,从樟木镇撤离之后,他和妻子就安置到了这里。“吃住都不需要花钱,很感激国家。希望能早日自力更生,不给国家添麻烦。”他说。
周末,11岁的阿旺措姆正和母亲在帐篷内临时安置的床铺上休息。刚上小学的她一直担心自己会不会落下功课,29日下午搬来后,30日就安置在了桑珠孜区的学校上学。“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特别关照,还特意问了我们的课程进度”。
记者实地走访看到,每一顶帐篷外面都竖着一个电视广播卫星接收器,帐篷内的电视随着主人的爱好在播放着不同的节目。成箱的矿泉水、酸奶、饼干、酥油等必备物品有序地堆放在墙角。在一些有小孩子住的帐篷内,还有连环画、绘本等书籍。
在一顶帐篷内,从樟木转移过来的仁增和她在日喀则的亲戚普布次仁正在看动画片,刚刚吃过土豆烧牛肉的他喝着酸奶。当记者问及现在的饭菜好不好吃、帐篷内暖不暖和时,小仁增竖起了大拇指。
面对记者的镜头,80岁的旺宗虔诚地双手合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搬过来后的第二天,她特意花了一天的时间,走很远买了金黄色的哈达,仔细收拾之后,挂在帐篷内的领袖像上。在西藏,只有受人无比爱戴的高僧大德才能挂金黄色的哈达。
就在记者在帐篷区内走访时,一阵节奏分明的鼓点将记者吸引到了旁边的西藏军区救助站指挥部。两个简单的音响树在一片简陋的空地上,伴着音乐,桑珠孜区老年文艺队正在为受灾群众表演节目《骏马奔驰保边疆》,引得现场的群众鼓掌声和叫好声不断。
在临时搭建的农家书屋中,平措在看藏文版《释迦牟尼传》,三年级的格桑旦增正在看《英雄赛尔号》。记者看到,几百本不同类型的书籍有序摆放,一旁的借阅登记簿上显示,5月9日当天,有十多位群众来此借书。
记者从安置点离开时,5岁的格桑次仁和旦增昂白正在一片空地上玩沙子,桑珠孜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阿旺次仁在给帐篷消毒,日喀则市消防支队桑珠孜区安置点负责人桑珠正例行消防巡逻……
在临时搭建的居委会帐篷外,刚分到酥油茶搅拌机的次央拉着记者说:“我们帐篷内有刚冲好的甜茶和酥油茶,走,去尝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