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 就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04.02.2017  11:31

针对昌都市技能实训场地缺乏、就业见习基地、人力资源市场、公共职业介绍中心不健全,创业孵化处于空白的现状,2016年,昌都市人社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六个一”工程,即: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区)级技能实训基地,认定一批见习基地,建成一个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一个公共职业介绍中心,建设一个创业孵化基地,完善一套就业考核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了市、县(区) 技能实训基地。 一是 积极与市发改委、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认真做好规划设计、可行性调研报告等前期工作。目前昌都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已立项,计划投资3700万元,于2017年开工建设。 二是 在全市认定了48家有一定培训能力的企业、协会、基地、农牧业合作社作为技能培训基地。为广大农牧民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提供便利条件。2016年共培训1500余人,培训工种涉及建筑施工、蔬菜种植、藏式绘画、餐饮客房服务等。

        二、就业 见习基 地实现规范认定。 积极组织市(中区)企业和民营企业申请认定高校毕业生、中职班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对认定为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每吸纳一名高校、中职班毕业生参加见习的,按每月每个岗位1400元给予生活补贴,并给予参加见习人员最高5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三、市级人 力资源 市场开工建设。 2016年,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楼三层建立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市场面积500平方米,计划设置标准招聘展位20余个、1个职业指导室、1个职业素质测评室,满足日常招聘和大中型招聘;利用网络招聘服务满足各县(区)未就业人员的远程面试,方便各类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建设中。

四、县(区)级公共职业介绍中心全部建成。 为提升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2016年,全市启动了县(区)级公共职业介绍中心建设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共拨付建设资金309.76万元。各县(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装修、调整办公场所、租赁等方式,全部建成就业服务场所。并统一设立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窗口,配齐办公设备和人员,充分满足各类求职人员需求。全年共开展求职登记3600人次,职业介绍5000人次。

五、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挂牌成立。 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昌都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结合昌都创业环境整体较差的实际,昌都市人社局积极和经开区协商,利用经开区现有硬件基础设施,建立了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于12月28日正式挂牌,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引导+创业咨询+创业宣传+政策扶植”的多元化创业环境,提升昌都籍各类人群的创业热情。目前,共有7家企业入驻。

        六、就业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 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度。把就业扶贫、岗位开发、城镇新增就业、职业指导和介绍、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扶持创业、落实各项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8项指标作为各县(区)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 二是 规范农牧民技能培训资金管理。制定出台《关于整合全市农牧民技能培训资金的实施办法》,实行培训资金整合规划、培训项目申报、资金分配,实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资金实行专账、专户管理,对培训资金报账、建设管理、追踪问效等各个环节全程监管,提高培训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是 三表一证”规范精准脱贫转移就业建档立卡台账。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转移就业培训台账,每个档案内包括《昌都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登记表》、《昌都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调查表》、《昌都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合格证及身份证登记表》和《昌都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证明资料》。实现如实记录贫困人口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的同时,又能跟踪掌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增收情况,确保台账精准、精确、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