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青海湖畔藏族牧民的新生活

17.10.2014  14:23

  湖畔人家-油菜花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有着4500平方公里的湖域面积,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心脏”,在整个中国西部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湖边水草肥美,养育着世代居住在此的藏族牧民,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观光游客。

  随着近年来青海湖的旅游开发,当地牧民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藏族牧民赖以生存的青海湖也成为当地政府和民众关心的焦点。  

  今年26岁的藏族青年赞公杰居住在青海湖南岸的山坡上。青海湖畔气候宜人、水草肥美,散养在湖边草场上的牛羊是当地藏族牧民世代生存的基础。从小在青海湖边长大的他和大多数藏族人一样,六七岁开始就帮家里放牧,最多时家中有几千只羊和上百头牛。几年前,为响应国家退牧还草保护生态的号召,赞公杰决定减少畜牧养殖数量。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后,赞公杰开始为改善生活质量进行其它尝试。

  “以前(我们家收入)只靠养殖牛羊,现在我和邻居在山下合作经营了宾馆和餐厅,我还放羊和种植油菜籽,这些都是我的收入来源。现在我一共有600多只羊和60头牛,油菜籽田有190多亩,生活越来越好。

  湖畔人家-赞公杰。

  在青海湖边,像赞公杰这样的藏族家庭还有很多,他们逐渐减少畜牧饲养量转而发展第三产业。与此同时,环湖居住的藏族居民也慢慢移居到距离湖岸有一定距离的山坡上,他们的畜牧草场也在逐渐远离湖岸。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的陈德辉副处长介绍说,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牧民,大家都意识到,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主要先做生态保护,其次才是旅游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首先是统一保护,然后是统一规划,最后才是统一利用和统一管理。

  藏区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方面为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藏族居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陈德辉介绍说:“(青海湖旅游)管理局大力扶持乡村旅游,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10%-15%对环湖十多个乡镇进行扶持。一方面方便了游客的住宿和餐饮,另一方面,环湖97%的居民都是藏族,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也为周边藏族居民的生活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对藏民第三产业的扶持让青海湖周边越来越多的藏族家庭奔起小康。赞公杰说,他的农家乐旅馆和餐厅每年可以盈利十万元,超过了他畜牧养殖的收入,更让他高兴的是,政府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他的收入不需要向国家缴税。赞公杰说,青海湖让他的生活越过越好,他愿意为这里的保护和发展出一份力,也希望世界各地的朋友能够来他的家乡看看,他用藏语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全世界的朋友都能来大美青海湖观光旅游!

  原标题:我爱我的家乡——青海湖畔藏族牧民的新生活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