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央领导的援藏干部林丽琴

02.09.2014  17:51


林丽琴在墨脱


林丽琴(右一)在墨脱义诊

   中国西藏网 讯 有一位“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的女援藏干部,在对口援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被中央领导点名表扬,说“她的事迹让我感动”。她就是福建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丽琴。

   同事眼中的“铁娘子

  2010年,来自福建漳州的林丽琴,作为福建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告别三岁的幼女和八旬老父,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任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在其他援藏队友们的眼里,她是一名“铁娘子”。在墨脱工作三年,林丽琴进出墨脱二十余次。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2013年11月1日前,墨脱县还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所有的物质都是靠两条腿、一副肩背进去。墨脱至林芝八一镇最快车程也需14小时,一路上经常要遭遇雪崩、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经历“十里不同月、一日走四季”的气候变化,还要翻越高山,徒步趟河,穿过让人望而生畏的蚂蟥区。她却徒步翻越雪山六次,经历了雪崩、塌方、泥石流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她的日记里记着这样一件事情:车辆在悬崖边的泥路上颠簸着,突然司机师傅说,领导对不起,踩不到刹车了,因为连续下坡,刹车皮变软了……

  虽然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林丽琴却告诉记者这样一次经历:“当时,我们的车队行驶在路上,由于塌方,路边有三棵大云松突然倒了下来,其中一棵就在砸在离我们车头不到半米远的地方,我们没事,旁边工棚内的一名女工却被砸扁了。” 锅里的菜还在冒着热气,可那个女工却再也醒不来了。第一次看到有人倒在面前,林丽琴忍不住放声大哭,既为这个第一天上班就遭遇不幸的年轻女工,也为墨脱路上历经艰难困苦的所有人。

  对林丽琴来说,勇敢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使命所驱,为了改善那个连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都不分开处理的县城的医疗条件。

  曾跟林丽琴共事3年的墨脱县县长扎西对这位“铁娘子”印象很深刻:“墨脱的路很险,但是她几乎走遍了墨脱县的每一个村,光是这份精神就足以让老百姓们感动,已经赢得了墨脱县老百姓最大的信任。

   患者眼里的“好大夫

  入藏前,尽管林丽琴已作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但是真的到了墨脱,那里的一切依然让她吃惊:全院40多名医护人员中,只有3人具有医师资格、全县没有一个血站、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从来不分开处理……

  “由于墨脱医疗条件落后,在这里实施的每一台手术都要承担更大风险和克服种种实际困难,”林丽琴对记者这样说。

  一天上午,林丽琴接到了背崩乡的急救电话。一名双胞胎孕妇于前天夜里两点产下一子,但至今第二胎仍未产出,产妇胎儿生命垂危!放下电话,林丽琴直奔背崩乡。

  35公里的路程,却颠簸了两个半小时。当车好不容易开到背崩乡卫生院门口时,林丽琴顾不上和站在门口等待的院长打招呼,便直奔产房,却只听院长大叫道:“病人不在这儿,在家里!

  “在家里?怎么会在家里?为何不送卫生院?

  “卫生院也没有任何设备啊!

  林丽琴忙跟着院长来到产妇家里,进门,她惊呆了:椅上放着一个初生的婴儿,产妇躺在杂乱的床上哭喊着,双手使劲拽着屋顶上垂下来的一块布条,床上堆满血淋淋的衣物!

  林丽琴当机立断,给氧、导尿、打镇静剂。院长说:没有氧气!没有导尿管!也没有安定片!震惊之余,林丽琴和同行的医生赶紧先帮产妇分娩出另一名胎儿,但却出现了新生儿窒息情况。因没有氧气,没有呼吸兴奋药,林丽琴只能靠吸痰、拍背等原始复苏方法进行所谓的抢救,5分钟后,婴儿终于发出响亮的哭声。

  “手术结束之后,我全身湿透了,汗水、血水、羊水混合在一起。”手术结束之后,林丽琴努力地压抑着自己不让自己哭出来,因为作为一名妇产科大夫,她深知,今天这名产妇所经历的一切:妊高症产妇、产程延长、胎盘早剥、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等等,任何一项在内地,都是要进重症监护室,下病危通知书的。

  这一次手术的细节,林丽琴在自己的援藏日记里经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因为印象太深刻。

  在墨脱三年,林丽琴共诊治门诊患者1200余例,主刀手术26台,成功抢救妇产科危重急病患42例,开展门诊小手术106例,义务下乡送药送诊18次,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共诊治边远乡村患者2000余人次……

  为提高墨脱的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林丽琴还把这里的医疗状况跟县里和自己原单位的领导汇报。了解情况后,漳州市政府很快便决定每年给墨脱拨款45万元医疗工作经费、漳州市红十字会捐赠的20万元人民币及50箱药品、漳州市卫生局支持的10万元工作经费、龙海市第一医院支持的4万元资金也全部到位。她所在的援藏工作队也为墨脱县争取到了105万元用于购买办公设备、办公电脑、购买彩超、修建医用垃圾焚烧系统。同时,他们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向墨脱捐赠急需短缺药品6万余元,向“香港恩泽基金会”争取资金20万元,用于修建简易应急血站,以解决无血源的难题 。

   在奉献与信念之间

  在藏三年期间,林丽琴八旬老父亲因病住院四次,手术三次,但因为工作都她没能回家探视。

  林丽琴开始援藏那年,她的女儿才三岁。后来回家探亲,林丽琴回到漳州,女儿立刻就扑了过来,大哭:“妈妈,你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林丽琴抱着女儿,心都要碎了。“我在墨脱都是豪言壮志,但是一想到女儿,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2011春节,林丽琴回漳州探亲时,因术后感染出血,医生建议休息调养3个月。但由于工作需要,休息一个月后,林丽琴又准备开始进藏工作。?看着虚弱的妻子,一向支持她的丈夫心疼无比,他反反复复地说:“要不我们打个报告,不去了吧?”“要不我们打个报告吧?”林丽琴摇摇头,态度很坚决:“不行!我若是当了逃兵,以后怎么敢回墨脱?怎么敢面对我那54位兄弟!

  这背后,除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所具备担当之外,是更强大的信念。“西藏带给我的,远远超过我在西藏付出的。”林丽琴的援藏日记里记录下了许许多多让人成长的细节:

  ——背山工里面最小的是一个念五年级的小女孩。瘦小的身影背着重重的行李,我建议她背少点,她说阿姨背少了就赚不到钱了,你如果对我好,就把你的行李都给我背吧。在这样的孩子面前,大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简陋的县医院了,可里面的医务人员却个个笑容满面,看起来很幸福的样子,在三甲医院呆惯的我,见多了冷漠和不满,可看看他们,我忽然觉得羞愧。

  ——今天有个门巴族群众腰间挂着刀就来看病了。这要在内地,大家早就跑了,墨脱没有医闹,连骂医生的病人都还没有出生。

  ——手术很成功,母子平安。家属送来了一只鸡、一壶黄酒,他们说什么我听不懂,但那种感激的眼神和手足无措的样子让人想哭。

  ……

(责编:徐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