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四川省甘孜州洛须“千户会战”通乡路

03.04.2015  17:02

   进入四月的扎溪卡草原在第一缕春风的吹拂下冰雪渐渐开始融化,在这万物即将开始复苏的季节,在石渠县洛须片区蹲点开展群众工作的常务副县长达瓦绒波却皱紧了眉头,原来洛须片区境内的所有通村通乡都是碎石土路,冰雪融化后将使本就凹凸不平的道路因积水而变得泥泞不堪,有些情况严重的路段还有发生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届时将给整个片区四乡一镇,近两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安全出行造成严重影响。

  “洛须片区下辖四乡一镇、51个行政村,辖区内各通乡通村公路修建于90年代,全长300余公,修建时由于受资金设备限制,只能修建土石路。”当时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县人大副主任王林介绍到,俗话说三分修路七分养,路修通了养护就是最大的问题,然而石渠县的财政情况根本不可能满足年年修年年养,于是现实难题就摆在眼前了--不做好养护不行,要做好养护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用最少的投入,达到同样的养护效果?洛须片区群众工作工作组与乡干部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68岁老人拉姆正在维护公路。


采砂忙碌中

  “大不了我们自己修,我们和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么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检验下,看我们能不能与群众一起攻克这个难关”几经讨论无果后达瓦绒波突然说。

  大家在沉默稍许后,这个提议获得了一致同意。于是一场耗时仅3日、参与人数逾12000人次、战线长达300余公里的“千户会战”拉开了序幕。

  “决定是做了,但这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任务十分艰巨的浩大工程,怎么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考分工与协作的‘手艺’了。”达瓦绒波说。

  从达瓦绒波口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工程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首先由蹲点工作组片区负责人、各乡镇负责人与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组成了工程指挥组,负责整个过程的物资协调、技术支援、质量监督以及安全生产;其次召集各镇、乡、村党员干部职工召开了临时会议,根据各村人口、劳动力构成情况、辖区路段、施工难度等因素将任务路段划分到村,并确定各乡镇一把手为该区域施工责任人,负责人员动员、协调及具体施工。


为了详细了解这场别开生面的“浩大工程”的进展过程,记者随同工作组来到沿线施工现场。


采砂忙碌中

  镜头一:

  “我们这些村支书在开完会后就回各自的村上号召大家义务维修公路,原本以为会经过好一番劝说,完全没想到大家这么积极性这么高。”丹达村的村干部呷泽仁说,我们刚把自己动手修路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就热闹了起来,你一言我一句的挣着我家出几个人、工具协调之类的问题了。

  在俗称“后山”的曲泽纳山脚一处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一位精神矍铄68岁的老人拉姆。

  “你问我为啥子这么积极?这几年国家又给钱、又给东西,有个病痛什么的我的‘亲戚’比我自己还着急,这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咋个好意思还给国家添麻烦,再说这个路是给我们自己修的,修好了也是自己用的,自己就是动手维护下,也是应该的。”当我疑惑的问道大家参与义务投工投劳的热情为什么这么高时,老人这样回答我。

  “就是,现在趁农闲的时候把路修好了,后头我们片区种植的青稞还有特产的野生枸杞那些才能顺利的运出去。”另一位村民补充到。

  在许多路段记者对许多村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几近一致的回答使笔者了解到大家如此积极的参与到义务修路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通过自立更生、生产自救,这种类似“感恩”的行为,为国家减轻负担;另一方面,近年来洛须通过兴建饮水灌溉工程、特色种植业试点开发等,农业商品化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得到实惠的老百姓们也了解到了交通的重要性,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昌戈崖子

  镜头二:

  “快点、快点,他们快下工了……”近中午一点时,工作组来到温拖村施工路段的“临时营地”,一位拄着拐杖50多岁的中年人,正与几个老年在忙活着生火烧茶。他一边忙活一边懊恼着说到:“都怪我这条不争气的腿,不然我也跟乡干部一起修路去了,现在我只有在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不一会儿,乡干部、村支书与一百余名群众回到了“营地”,他们立即将热气腾腾的茶水端给了幸苦了一上午的村民们,随后又将自己准备的干粮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如同一家人一样谈笑着,仿佛感觉这是一次家庭野餐聚会。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乡干部、村干部、村民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农闲时大家经常一起就像今天这样聊聊天,农忙的时候又一起到田间地里劳作,要是哪家遇到困难、麻烦都会竭尽全力的施以援手,你多呆上一阵就了解了。”村支书青美泽仁微笑着告诉记者。

  在当巴村施工路段,30余台拖拉机近百余名群众在一处沙石采集地干得热火朝天,负责这一路段的乡干部告诉记者,在这次全区义务修路过程中,一共投入了300多辆拖拉机和五台装载机,拖拉机大部分是群众自愿开来帮忙的,区上为施工最困难的几个路段想法设法借了五台装载机,虽然工程机械相当缺乏,但好在我们人多,而且团结,你看那几车沙石就是帮下个路段拉的,我们就这样条件好的帮助条件差的,任务轻的帮助任务重的,效率一下就提上去了。

  镜头三:

  几乎所有到过真达乡的都知道一个地名---昌戈崖子,这里是到真达的必经之路,之前凡是走过这个地方的司机一提到昌戈崖子无不谈虎色变。“以前我们搞水利检测的时候经常路过这里,这里不知道夺取了多少人的生命”王林回忆起以前的这里境况时面色也不由的凝重了起来,以前这里是一大块凸出来的斜坡,刚好容得下一辆车通过,又在弯道上,很多没经验的司机冲上去就顺着斜坡滑了下去。记者顺着王林指的方向向下看去,下面就是金沙江,高度在500米以上。“这里的险还不仅仅是这一点,这一带的山体基本上是风化岩,风一吹上面的碎石就不停的往下掉,有时骑马遇到这种情况,马就会惊,一惊连人带马就一起摔下悬崖,行人路过也极不安全。”同行的宣传部部长杨国华补充到。

  而今天路过这里,路面已经变得平坦,除了多处明显的修凿痕迹外几乎看不出这里曾经的险状,通过真达乡一名乡干部了解到,这里地面很硬,而大型机械根本施展不开,完全是用近两百人花了两天时间一锄头一斧子凿出来的。在不远的一处滑坡严重路段,笔者看到这群村民正在赶着修筑防护墙。

  “从未看到过这种景象,几千户村民在没有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支援下、在没有硬性规定要求下、甚至在没有系统的规划勘测下,自带干粮、自备交通工具自愿义务修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在我看来几乎不太可能的任务,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金牛区在洛须镇的援藏干部杨志宏感慨的说到,最难得的是我所见到群众们的精神风貌,每一位群众都如同金秋时节在田间收获一样幸福的劳作。

  离开洛须片区时,整个辖区的所有通乡通村公路已修整完毕,路面平整通坦,路旁的排水渠也一并被清理通畅,村民们正沉浸在完工后的“胜利”喜悦中,一派整洁、祥和景象。

  原标题:未雨绸缪 甘孜石渠县洛须“千户会战”通乡路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