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继续传唱格萨尔?千年史诗说唱艺人的追寻困惑
珍珠一样的奶油色皮肤,比胭脂还红的脸颊,藏装上的饰物如霞光闪耀。一千年前,这个名叫格萨尔的英俊少年通过赛马夺得王位,给青藏高原东部的广袤地区带来和平和繁荣。
74岁的阿尼从不怀疑,历史上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他用大半生的时间歌唱这个藏族史诗英雄的伟绩,从川西高原的老家一直唱到日本、英国。
他是一名《格萨尔王》史诗说唱艺人。
《格萨尔王》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也是为数不多、仍通过口头说唱传承的史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部在中国西部,尤其是藏区广为传唱的史诗,讲述了英雄格萨尔王除恶扬善、统一多个部落的英勇事迹。很多学者相信,这个英雄的原型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生活在公元十一世纪。
两千年前的古希腊诗人荷马是阿尼的同行:他们赞美的英雄都生活在遥远的年代。他们说唱的史诗都与生活有关。
遇到祝寿、生子,阿尼要唱《英雄诞生》。在婚嫁时,则要唱《迎娶珠姆》,珠姆是格萨尔王的王妃。
“年轻的时候我一天可以记住6个故事,一个故事少则半小时,长的有三个小时。我可以连着唱上几天几夜。”阿尼说,他唱过100种唱腔。
但唱了60年的阿尼现在年事已高。他渴望把格萨尔王的史诗传给后人。
他首先想到的是儿子。藏文学得好,懂得腔调也多,但他的声音不那么好。后来,他学了藏医,成为从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医生。
其次是他的孙女。阿尼说:“她唱歌跳舞都特别好,在小学的时候经常演格萨尔王藏戏里的珠姆。但是她的藏文基础不好。”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孙女到内地完成了中学和专科。现在她回到德格县马尼干戈乡做了一名乡干部。
为了把他唱过的内容保存下来,他到德格印经院学雕版制作,刻了八年的经文。学成以后,他自掏12万元,把妻子手抄记录的内容一刀刀刻在336块印版上。
后来国家开始介入。2007年阿尼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格萨尔王》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1万块钱的津贴让他的生活有了着落。
德格县政府文化部门请阿尼带徒弟,在当地的中学、小学办起了《格萨尔王》说唱班。从2013年至今,阿尼已经培养了近500个学生。
阿尼相信,演唱《格萨尔王》的传人是可以教出来的。
“他首先必须声音好,高中低音都能唱。最好是读点书的,藏文要好。还有,他必须相信格萨尔王,最好在梦里见过他。”
阿尼想了想,加了一句:“只要他用心学,一直不断地唱下去,他会梦到格萨尔王的。”
但他并不确定,500个学生里就能出现一个像他一样、一辈子唱《格萨尔王》的人。
“他们知道格萨尔生在哪里,做了什么贡献,身边有哪些大将。他们知道他活了多少年,也学会了一些唱腔。可他们整天耍手机、看电视,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哪有那么多时间唱《格萨尔王》呦。”
阿尼仍然在寻找《格萨尔王》的传人。
(责编: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