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山河红颜叹这些女子留名青史只有一个理由

20.11.2016  18:3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一群女子,为家国大业远离父母亲人,在祖国边塞红颜变成白发,她们为中国版图缔造所做贡献不亚于男儿。图片来自央视网

和亲是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示好的手段之一。第一位因“和亲”在史书上留有姓名的公主是汉武帝时期细君公主。图片来自新华网

刘细君是宗亲之女,貌美、擅歌舞。武帝时,北方匈奴长期侵扰中原边关,汉朝为拉拢西域乌孙国对抗匈奴,将细君嫁与乌孙王。乌孙王死后,细君不愿按游牧民族习俗改嫁,上书武帝,但却被驳回,导致含恨而终,年仅25岁。图片来自中国民族报

解忧公主是武帝晚年时远嫁乌孙国的。与细君不同,解忧深知自己的婚姻要担负起汉廷与乌孙交好的使命。她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几经辗转,经历四朝三嫁,为西域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开创了西域与中原民族团结的局面。图片来自人民网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昭君身上具有对于自我命运的勇于抉择以及为家国民族的勇于担当的精神。她的婚姻,缔造了汉匈两族近百年的和平,也传扬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圆满完成了民族融合和交融共进的使命。图片来自四川新闻网

历史过了一千年,比起汉代女子远嫁,唐代公主的和亲似乎更加浓墨重彩。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至今仍被传至佳话。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带了大量财物还带来一批工匠,为吐蕃引入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图片来自中国西藏网

金城公主的名气虽然不比文成公主大,但她的婚姻却确认和深化了唐与吐蕃的“甥舅关系”。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公主时,吐蕃赞普向唐使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图片来自中国西藏网

历史上对各民族间交往做出贡献的女子大多轰轰烈烈,为人所熟识。但民国间也有一名奇女子,为祖国统一所做贡献也足以名流青史。她就是刘曼卿。图片来自新京报

刘曼卿生于拉萨,其父刘华轩是汉族人,先后担任清王朝驻藏大臣秘书和九世班禅秘书。、其母是康巴藏族。22岁时,刘曼卿就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文管处一等书记官,两次代表国民政府前往西藏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会晤,刘曼卿入藏后,利用其地道藏语及其人脉,在拉萨宣传中央对藏政策和关切。图片来自中国民族报

刘曼卿将自己在藏期间见闻写成了《康藏轺征》和《边疆教育》,为后世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再次入藏募集抗战物资。所作所为,堪称女中豪杰。图片来自中国西藏网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的训令。18军中不乏女战士,她们和男儿一样,发扬老西藏精神,与藏族同胞一道“经营西藏”,用青春和生命修筑了康藏、川藏两条公路,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雪域。图片来自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综合网/宋家丽)

(责编: 周晶 央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