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至17世纪西藏历史与考古、宗教与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

07.02.2015  11:35

  2013年7月13-15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共同主办的“7至17世纪西藏历史与考古、宗教与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来自哈佛大学、莱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筑波大学、北京大学、西藏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世界各地的国内外藏学学者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围绕西藏中古时期的宗教、考古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吐蕃时期的考古与翻译有新发现

  吐蕃王朝是西藏中古史上的重要时期,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而历史,但对后来西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基本奠定了西藏今后发展的走向和脉络。

  近二十年来,陆续在西藏、四川、青海发现十余处吐蕃时期的佛教造像遗迹,数量众多的吐蕃佛教石刻多以大日如来造像为主尊,体现了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信仰的流行。从造像风格可以看出印度、尼泊尔和汉地的影响。

  “中外学者论及‘唐蕃古道’大同小异,所依汉文文献不外唐蕃使臣往来及两次唐公主进吐蕃相关记载。而藏、川、青一带多有吐蕃佛教造像,从青海玉树至四川石渠,再至西藏江达和芒康,南北贯通,形成了一条与唐蕃古道并存的佛教传播路线,以青海玉树为节点,南通南诏,西通吐蕃腹地,北接丝绸之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说。

  “现在收录于西藏大藏经甘珠尔中的经典大多数译自梵文,但是,人们很早就知道,里面也能找到一些译自汉文的经典。并且,另外,敦煌文献也表明了一些经典是有汉文译成藏文的,此前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些文献。”荷兰莱顿大学乔纳森·艾伦·斯科教授指出,通过《恒河上优婆夷会》和《阿弥陀经》的藏汉文对比,发现这两部藏文佛经都是译自汉文的经典。

  除此之外,乔纳森·艾伦·斯科教授在藏文大藏经中还发现了其它类似的藏文佛典,并认为这为中古时期藏汉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有利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