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端智库学者共聚咸阳 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西藏开放发展与南亚关系

06.11.2018  03:02
    11月3日下午,第二届藏秦· 喜马拉雅论坛第四分论坛在我校一号办公楼5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尼泊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察哈尔学会、海南亚太观察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十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分论坛议题——“‘一带一路’与西藏开放发展、中国西藏与南亚关系”展开研讨。

在上半场的论坛中,孙勇、成锡忠、李青、久毛措、张树彬、毛阳海、蔺晓林等专家学者相继作了发言,几位专家从西藏自治区及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所处的国际区位环境出发,结合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西藏如何更好地从经济贸易、产业布局、文化交流等方面实现开放发展纵论畅谈。下半场的论坛则将讨论焦点聚集到国别关系对西藏开放发展的影响之中,李涛、赵萍、刘洋、尹仑、狄方耀、顾全、孙立舟等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实践和对亚太局势的观察向与会者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分论坛的讨论精彩纷呈,来自国际关系学、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以不同的学科范式和研究视角推动了关于西藏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开放发展的认知。孙勇教授回应了大会主题论坛中牛治富教授关于西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层级构建体系中的地位与任务的观点,认为以印度为重要影响力的南亚国家和中国在网络安全、网络主权等领域都易于形成共识,要重视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关系的顶层设计。成锡忠研究员结合自己在南亚的多年工作经验,提出推动跨喜马拉雅区域发展要重视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政治现实。李青、久毛措、毛阳海教授则从经济基础数据和现实需求出发探讨了西藏关于未来产业规划和边境贸易的空间布局等问题。狄方耀教授根据在尼泊尔的数次调研情况提出的关于“尼泊尔是西藏在‘一带一路’沿线走向南亚的首要选择”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这也与李涛教授对于当前中尼印关系的评估不谋而合。顾全研究员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环境安全问题分享了他对环喜马拉雅国家如何履行《气候变化公约》的思考,认为应注意西藏的生态建设和国际形象的问题。张树彬教授则以中尼印之间的文化历史渊源探讨了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开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赵萍教授结合自己在西藏工作,为与会者呈现出西藏玉麦乡等藏族群众戍守国家领土、建设小康家园的故事,从领土安全的角度阐述了西藏的周边形势和战略地位。

论坛讨论中的三位青年学者蔺晓琳、顾全和孙立舟体现出青年学术力量对于西藏和南亚问题的观察和认知,他们分别从国际形势、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对印传播的对策建议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以西藏为入口发展新型国际关系。

来自尼泊尔的刘洋是本届论坛的外籍与会者。作为尼泊尔共产党外联部专家、尼泊尔知识分子协会中央委员,他充分表达了参与本次论坛的热情,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和精准的措辞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尼泊尔人民对于国际环境的认知、中国与尼泊尔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等情况,认为应该从官方、党际与民间关系等不同层面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本场分论坛是对第二届藏秦·喜马拉雅论坛主旨议题“边疆治理:西藏发展、稳定与生态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我校南亚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也可视为一次高端智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西藏民族大学和西藏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将推进我校南亚研究所在学术方向建设、国别研究重点等问题上的进展。   

(文、图:李炜/审核:牛治富/编辑:陈庆芝)